道德与法治《地球—我们的家园》说课稿(共计2课时)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地球—我们的家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数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六“我们共同的世界”第6条“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地球-我们的家园》由三个话题组成,分别是“我们生存的家园”“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和“我们共同的责任”。
第一个话题“我们生存的家园”,设置了两个“活动园”,第一个“活动园”后在引导学生运用资料明白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让学生萌发感恩与保护地球的情感。第二个“活动园”通过一系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位得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第二个话题《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由两个"活动园"串联起本部分的学习内容。第一个“活动园”呈现了几张典型的环境问题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多种全球性环境问题,并意识到环境问题敲响了人类生存的警钟,第二个“活动园”让学生通过分析日本水俣病这个典型案例,认识到人类的不当行为是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进而认识到人类破坏自然必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第三个话题“我们共同的责任”,有一个“阅读园”和三个“活动园”串联起本部分的教学内容。“阅读角”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从法律层面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二、说学情分析
课标指出,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学习领域也不断扩展,小学高年级是学生理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培养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六年级设置《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更符合学生思维水平和德育发展水平。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六年级学生通过低年级相同主题内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已经能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中,看到环境与生活的关系,与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关注意识。但是由于生活范围狭小,生活圈闭塞,他们对于资源匮乏、气候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认识尚停留在比较浅显的水平,不能站在全球的视角看待世界性环境问题。本课的教学要实现的就是让学生从富有震撼力的事例中,感悟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形成对全球环境的忧患意识,并能于日常行动中实践环保理念。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这需要通过包括公众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来实现。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度组件加强,但公众的环保科学认知能力,环保意识及环保行动参与度仍有待提升。
六年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必须具备文明社会所应有的环境素养。
因此,教师要讲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去实践,去探究,做到知行合一,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对自然应负的责任,梳理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明确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2.认识地球环境面临到的巨大威胁和挑战。
3.初步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长远大局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意识到地球环境问题的存在以及人类面临到挑战
难点:树立爱护、保护我们生存家园的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投入身边日常生活环保。
五、说教法学法
1. 教法: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法、情境法。 
2.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亲身实践法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
导入:视频展示:《宇宙中地球的最初形成》
师:通过视频的观看,我们简单了解了地球在整个宇宙中的重要位置和角,在茫茫宇宙中,这个孕育生命的蓝星球便是我们可爱的家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这节课,我们一同了解我们的生存家园——地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了解地球的强烈欲望,激发学习兴趣。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新课学习
活动一:《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
1.观看视频—《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
提问:其他星球跟地球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师:茫茫宇宙中有这许许多多、大大小的星球,可是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不适合人类进行长期居住。那么地球上又有哪些条件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呢?
2.出示文本——《人类在地球居住的条件》
要求:小组内根据文本进行归纳总计,地球上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有哪些?
师:了解了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有些同学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能不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创造出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空间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看段视频,从中到答案。
活动二:神奇的生物圈实验——观看视频《生物圈2号》
过渡: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活动三:《和谐美好的人与自然》
1.出示图片展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2.鼓励学生说一说他们所掌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和旅游经历。
过渡:曾经我们与自然是那么和谐美好,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化学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让人类面临许多严峻环境问题。
活动四:《人类的“魔法”与“未来”》
1. 观看动画视频《人类的“魔法”》
思考:1.视频中都出现了哪些人类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你有没有做过? 2. 人们为什么要
这么做?人们这么做真的让生活越变越好了吗? 3.人们如果继续这样破坏下去,人类未来的结局会怎样?
3.引导学生以身边的事例说明,人类破坏环境、破坏自然收到自然惩罚的案例
第三个环节:总结提升
生态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
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类的任何行为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反之,环境的任何改变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与环境是和谐共处的关系.呼唤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尊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清洁能源有哪些第二课时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大自然中的环境破坏问题,从环境因素出发分为哪几类?在你身边存在最多的是哪一类问题?
2.展示上节课布置的课后实践搜集。
过渡:目前全球环境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协议、制定法律等方式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
【设计意图】导语设计的依据: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新课学习
活动一:规则制约行为
1. 讲述《巴黎协定》签署
2. 出示我国关于环保的相应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主要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我国现行主要的环境保护法规、规章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师: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的探索创新,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能源与高科技结合,寻新途径……
活动二:探索与成就
1. 明确新生词-- “循环经济”“清洁能源”
循环经济: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高效回收。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重视。
2. 出示图片:
废旧轮胎循环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
太阳能发电、海浪发电、地热发电、风能发电。
(1)思考:人类使用这些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对保护环境有什么意义?
(2)在我们身边哪一发电类型应用最为广泛?它的好处是什么?
活动三:聚焦热点——秸秆的焚烧和再利用
(1)播放新闻视频——秸秆焚烧
思考:人们这一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它对环境将造成什么影响?如果你的父母也存在这样的行为,你应该怎么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