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攻略
一、心态
既然选择了会计师事务所,考CPA就是必须通过的关卡。CPA考试很难,大家都很清楚。除了要考试,还要面对工作的压力,尤其是到了大忙季节,可以用来复习的时间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被厚厚的教材、晦涩的语言吓到,如果连自己都觉得考不下去的话,那就真的没希望了。CPA考试是一场持久战,得有坚持下去的决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二、科目报考顺序
1、关于每次报考的科目数
每科的通过率虽然不等,但是在参加考试的人中通过率单科平均不过10%左右(会计和审计一般稳定的排难度榜的前面,审计基本排第一位,经济法和税流坐后两位想对容易一点,财管一般居中),可见难度之高。一般来说每次报2~3门为宜,不要报一门,第一阶段的考试有5年的考试期,很可能以后的五年中某年因为有别的事或者懒惰了酿造重考的悲剧。
2、关于每次报考科目顺序
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对学习的天赋不同,报考的顺序还是需要自己考虑来确定的,但大体还是有些规则需要遵守。
经济法是独立于其他科目的,这个科目可以灵活报考。
税法需要一些会计的基础,但是不多,大部分都在企业所得税的部分,最重要的是你需要知道企业的利润的构成,别直接说收入减费用,去看看利润表,里面还很多内容,对于成本、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分别指的是什么要理解,如果材料发生非正常损失了,损失进营业外支出,因损失而转出的相应进项也要计入营业外支出,能理解到这层次就够了,其他的像哪些税要进入成本,哪些计入费用,哪些不进入利润表,哪些既不是费用也不是成本的,就在学税法的时候总结体会就可以,会做题就达到了目的。所以此科目如果具有以上基础就可以报考,没有的话,学习下就OK。
财务管理,要求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因为财务成本管理的预测、决策、分析、判断与评价的依据是会计报表的知识和会计核算的内容,只有会计知识扎实,才能更好地把握财务指标的内在联系。扎实在做题的时候就是表现为熟练,更好的理解你才能做到熟练,如果你具有一定的报表的基础可以把这个科目单独提出来随便什么时候考,如果是一点基础没有不
如先学会计。怎样的基础可以呢,据本人不权威的如下说:知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结构,每项指的是什么,知道什么该进成本什么该进费用。
不得不提的是新制度下新增加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个科目可以说是从财务成本管理分离出来的,我没有考过,没有过多发言权,看了下09年教材内容和考试题,这一课与与财管和审计有些联系,但是联系不大,从报考顺序角度来讲,想报考就报考吧,是属于看完云里雾里的那种,报这课的时候要考虑你报的另外一课是经济法那种需要背的还是财管那种需要计算多的,计算和记忆的结合下报比较好。
审计,以会计为基础,综合题里面一般会有一道题是需要做调整分录的,一些会计知识还可以直接以客观题的知识来考,所以可以选择和会计一起报考。如果没有和会计一起报考,在复习时还需要重温一下会计,审计考试所涉及的会计知识的深度并没有达到CPA会计考试那么变态,本中级会计职称的教材看看就OK了。
会计,是基础课程,也是第二难度的课程,把这门课攻克下来,你基本具备考过的素质,差的是时间和精力。建议先报考。
很多人报考顺序是先税法、经济法,后会计、审计,财管。也有种流行的顺序是先会计、审计、再考剩下的。原理在上面写了,具体还要看自己,如果同一阶层的想了半天还是决定不好,比如税法和财管不知道哪个好,我告诉你一个我的秘诀吧————抽签。不要为了选哪课来考犯愁,尤其是你具有会计基础的情况下,哪科无所谓,学的时候努力就好了。
三、网校和选择老师问题
1、是否要报网校
提到这个,不得不说两大网校,中华会计网校和东奥会计在线,报名的话就在这两大网校选
择其一吧,我现在说的对老师的选择也是指这两个网校的老师。对于网校我以全力推荐的态度,我承认对于一些科目是完全可以自学成才的,但对于某些科目没有一个老师的话,你将不知道学的是什么,考的是什么,你很努力的结果是第一年没过,然后终于知道了这考试是这么回事。而有个老师的效果就是你能走更少的路,达到最好的效果。
听网校课不等于一定要花每科200多的钱来报名,所有的课件讲义都是网上免费下载的,用MP3边听边看书的一样很HIGH,但是网校有个不报名不能享有的东西,就是答疑,可能学CPA的你很孤独也可能几个同学都弄不明白一个问题,很郁闷,其实有时候就是老师几句话的问题,而且比如一些会计的问题本身就是有争议的,不要认为都能自己想通,如果你纠缠其中就完了(当然这类问题考试会回避),做题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网校习题班的题,这时候题目的答疑版会让你知道别人针对这道题有什么问题,能让你开拓思路……说到这,感觉我像一个网校的托, 在这篇文章里我也会重复很多次要听网校课,我不是网校的托,请相信我的真诚。
2、对老师的选择
首先提一点,不要把你能否通过归责于老师的好坏,东奥和中华两个网校的很多老师的课我都听过,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会有些差别,但是没有大到能左右你能否通过CPA的程度,该国的人最后还是要过,没努力过的人最后还是过不了,努力过后你会发现,CPA难么?不难,难的是你要把这些知识放在自己的长期记忆里(不是突击能搞定的),难的是你要把这些知识运用的相当熟练,而不是当时老师怎么讲的。
老师间的教的好坏的差别不如说是风格上的差别,有人就喜欢那种画书的老师,这老师说:把这几行画下来,今年考试必考…..有人就喜欢那种激情四溢的老师,听了她讲课幽默而且斗志昂扬(下个标题会附一些老师讲过的名言,考CPA的时候可以看看解闷),还有人问,报中华好还是报东奥好,这么难的问题我解决不了,我都听过觉得都不错,继续抽签决定吧。
下面介绍下我认为优秀的老师,一些我觉得实在是不怎么样的就不说了:
会计:东奥,张志凤,传说中的中神通,我的开篇会计老师,不愧为中神通,精辟、太精辟了,讲问题讲到其中的本质的神,跟他学会觉得会计很简单,很有道理。中华郭建华的习题班,这个男人对于会计界有争议的一些问题不回避,看的出来时认证来备课的,我当时觉得自己都把会计书都看烂了,觉得该理解的都理解了,但做他的习题班后备受打击,才发现自己有这么多漏洞,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的课里面的题是覆盖考点的,而且是那种需要绕些弯来做的,有的题是做实务里百年难得一见的情况,想查漏的可以来听他的,他的题如果你都会做,OK,会计你过了。
税法,中华,叶青。对于税法我没听过别的老师的课,因为传说中叶美女是税法的一。我这里很想说的是,不要把老师当成神一样,学习真的是靠自己,对于这样一个大家都认为讲的很好的人来说,不要把命运压在她押题上,全面复习,所有知识点都会,在所有重大方面取得能够通过的合理保证,对税法如此对其他科也如此。
经济法,东奥,郭守杰,幽默风趣,对考点了解透彻,不过我觉得现在好像中注协像是对他发飙了,他的预测变得很不准了,就如郭老师所说,出不出是出题老师的事,对于学生来讲该会的就要会,不要把自己的命运压在老师的押题上,经济法学一次不容易,别差那么几分明年再来背一遍。
财务成本管理,中华,陈华亭,他把这些知识讲的很融汇很贯通。如果报东奥田明,阎华红,都很好,重要的还是他是不是符合你的风格,尤其对于一个这么理科的课来说,符合你的思维习惯的是最好的。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东奥,田明。中华,杭建平,我都没听过,还是看适合不适合,我看了两个坛子上关于这两个老师的反应还都可以,其实听完了还适合不适合啥啊,报了中华就杭建平报了东奥就田明,不知道选哪个就继续抽签吧。
审计,中华,徐永涛,杨闻萍。东奥,刘胜妮,范永亮。我因为基础不牢,09年审计又听了
一遍课,理论部分听的徐永涛的,实务部分听的杨闻萍的,徐永涛看起来年轻但是讲的是很可以的,给了我很多启迪,杨闻萍,有人不喜欢,我喜欢,她的基础班和别人的强化班那么短,精辟、而且已经讲到位了,我还记得杨老师有几个经典的总结我认真的抄在了书上..有人说审计很难,但你说书上的知识点真有那么多可讲的?尤其实务部分,大概了解下然后做题自己摸索理解最重要。我还听过范永亮的课,他有时是画书的,告诉你这段画下来必考,结果08年真必考了,如果我08年真的有时间按他的要求做了审计就过了,大师级人物啊。刘胜妮一个能把枯燥的审计讲活的女人,去看看刘胜妮写过的轻松过关的前言你就知道,这个老师很能说的,不过另一方面讲弊端就是时间会很长,据说一章她讲了八九节,推荐新学审计的人听她的课,本攻略后面有她所说的名言,跟她学部枯燥,还是选择风格的问题,选择不好就继续抽签吧。
四、学习方法
1、理论上的综述
面对应付CPA的众多方法,仅仅全盘接受肯定或者否定是不行的,任何方法,只有在一个人身上发生作用就是有用的,就有其可利用性,别人可以不认同,但无法否定。首先要明确的是之所以称之以“别人的方法”,是因为施法者应用了适合于自己的理念与信心外加一些必要的努力,但却并非适合于任何人。对于一个功利性质的东西来说,不要去寻求他对或错、有没有用,而是通过寻求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方法并且也成功了来探索属于自己的方法。在CPA过程中,无论你水平如何,既然参加的是资格考试,就先树立一种绝对端正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学习作风,哪怕你所谓的学术真的很厉害,所有的一切方法都是要建立在努力这两个最平凡的字眼上的。
学习最、最、最重要的是你把多少知识变成了自己的,而其他的都是所谓的“方法”,你觉得某个“方法”可以让你更好的达到这个目的,那就用这样的“方法”,要去看别人的方法,但一定要自己思考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并理性的知道这样做是合理的,要坚信自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后会取得成功。
无论你现在记住了些什么都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到考场上你能否记得呢。所以有一种方法是很要命的,即给自己订了一个计划表,然后按照计划表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一遍,也不知看了多少遍,等他看完最后一遍才发现自己怎么好像才看了一遍似的,然后又看了一遍,我可以很负责人的告诉你,再看几遍也跟看一遍似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些东西根本考试就不考的,而那些考的东西你看来看去还是这样,是因为你根本没有消化,注册会计师先考什么CPA内容很多的,每本书600页左右,你可以测一下自己看书的速度然后计算下看一遍的时间,有很多人看一遍书是需要几天的,而且这还是认真学习的人,但很负责任的说这样无法通过CPA(除了经济法这一科),我曾看过一个一次过五门的人的学习方法,没听过课件,书大概看了看,他的方法总结为两个字就是“做题”为什么他能过,必然有其原因,这是一个考试,对于聪明的中国人来说考试就有其一定的规律可循,一本书可考的知识点就那些东西,你把考这些知识点的题都会做了,考试不就是考题么,所以光做题达到一定量之后就可以过,但是光看书肯定过不了。提这一点就是要强调,一定一定不要懒,会做题是王道。这一点要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讲,听课件都懂了,那么书上表面上的知识你就是明白了,那么就要按时做题来巩固,不要把书学了一遍后回过头来做第二章(因为一般第一章都是总论,没实质内容的题)的题发现,好像什么都忘了似地,声明一点,即使你刚听完课马上做题,你也很可能不
会做的,CPA就这样的考试,可能是考的角度变化了,可能是书本之外的知识,可能会有其他很多理由,那怎么办,看着答案弄明白它就好了,下次遇到这样类型的题保证会就可以,这个时候千万千万不要再认为自己对书本还没学好,再学一遍…看到这种人我都着急,再学一遍该不会的还是不会,每天无意义的努力意义何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