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中学共同体联考八年级(上)期中历
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6分)
1.(2分)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A.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B.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C.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D.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2.(2分)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的一生可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
②战争
③第二次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⑤义和团运动
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③④⑤⑥B.④⑤⑥C.①②③D.②③④⑥3.(2分)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2分)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以下英国攫取的侵略权益,哪一项不是出自这次侵略战争()
A.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承认贸易合法化
5.(2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
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关于这场“斗争”,说法正确的是()A.发起于山东一带,是农民阶级发起的反封建运动
B.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但存在局限性
D.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2分)如图是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某单元的目录,该目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两次战争的烽烟
D.从天朝上国时代步入不平等条约时代
7.(2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8.(2分)洋务运动时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史实能映证这一思想的是()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京师大学堂D.创办轮船招商局
9.(2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该诗赞扬了()
A.曾国藩创建湘军办洋务
B.谭嗣同革新图强
C.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
D.陈宝箴支持变法
10.(2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1.(2分)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A.战争B.第二次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2分)历史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下列历史事件其相互联系,最恰当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D.
13.(2分)1900年,英、美、俄、日等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的直接原因是()A.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B.日本侵略中国刺激列强
C.清政府的腐败、妥协
D.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14.(2分)《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5.(2分)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2分)学习“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后,小明总结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四个事件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有()
①都要求学习西方
②都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
③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④都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7.(2分)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八省联考哪八省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军阀割据
④袁世凯称帝
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18.(2分)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19.(2分)《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是主要撰稿人。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陈独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鲁迅﹣《文学革命论》
C.李大钊﹣《敬告青年》
D.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20.(2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武装斗争
为主要途径
③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为远大目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1.(2分)如图是上世纪初的重要史实,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图1为图2的事件作了铺垫
C.图2事件为图1事件奠定基础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2.(2分)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宣言指出:“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共提出了()
A.民主革命纲领B.党的中心工作
C.抗日民主政权D.工农武装割据
23.(2分)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以下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