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类经济问题的的部门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包括农业生产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
2.农业的概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产业。从本质上看,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再生产得基本特征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
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4.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汗青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三,农业是工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包括生态环保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
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和提高,1954-1956,X
国外劳务输出XX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到1957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和恢复时期(1958~1965年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可概括为“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年以“农业学大寨”运动方式、扣政治帽子、行政压制、方式主义等手段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带领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0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生产责任制、市场化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增大农业投入
新世纪以来(2000 ~农业生产组织开始社会化
6.三农问题的根本涵义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7.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发展现代农业,晋升二三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发生活条件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夫福利程度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落治理机制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8.经济制度的功能
一,降低交易成本。二,创造合作条件。三,提供激励机制。四,使外部性内部化。
9.变迁制度的概念
变迁制度是制度的替代与转换过程。它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也可理解为一种更有效的制度的产生过程,还可理解为制度结构的改善过程。
10.产权制度及产权划分
产权制度是划分,确认,界定,保护和使用财富权利的一系列划定规矩,是制度化的财富权利关系。特定的财富权利都可以分为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11.农业家庭经营的概念
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独立或相对独立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户经营和家庭农场经营。
12.农业家庭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一,农业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农业适合家庭经营。1,农业劳动对象和劳动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不适合公司化经营。2,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比较合适。3,农业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和不可控制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比较合适。
二,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决定了农业适合家庭经营。1,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劳动激励多样,管理成本最小。2,家庭经营可实现家庭成员的分工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
13.中国农业家庭经营的特点
一,家庭经营是集体经理组织内部的承包经营,因而不同于合作化前的农户个体经营。
二,家庭经营是“双层经营”中的一个经营层次。
三,家庭经营所得与农业经营成果紧密联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