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及花岗岩景观研究——以浙江天台山为例
花岗岩及花岗岩景观研究——以浙江天台山为例
摘 要:中国的花岗岩在地理分布上遍及全国,在地质构造分布上遍及所有的造山带,在产出时代上从太古代到新生代均有发现花岗岩景区已成中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花岗岩地貌景观已成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以浙江天台山为案例,对花岗岩及花岗岩景观加以研究。
关键字:花岗岩天台山北京的风景名胜花岗岩景观百丈坑
一、序言
花岗岩是一种火山爆发的熔岩且受到相当的压力在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之构造岩。在地壳表层形成中,缓慢地移动冷却下来。属于火成岩之一种。花岗岩主要成分是长石、石英和云母,在地壳上分布最广。花岗岩是地面上最常见的酸性侵入体。它质地坚硬,岩性较均一,垂直节理发育,多构成山地的核心,成为显著的隆起地形,在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下,常形成挺拔险峻、峭壁耸立的雄奇景观。表层岩石球状风化显著,还可形成各种造型逼真的怪石,具较高的观赏价值。
中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浙江天台山是一处比较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
二、天台山概况
坐落于浙江省东中部的天台山,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是驰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而著称,且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风景区总面积达187.1平方公里,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胜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之说。天台山集诸山之美,其最大的特点是古、幽、青、奇。东晋文学家孙绰在《游天台山赋序》中描写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三上天台山,写下二篇游记,并将《游天台山日记》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清代著名学者潘耒在游览天台山后发出了浩叹:“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
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其惟天台乎!……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作了高度的评价。
三、天台山地质地貌
天台山山体巍峨,层峦迭嶂,山奇水秀,风景优美,以山、洞、瀑、岩为景观特,以“山水神秀”取胜,早在东晋和南北朝时就闻名海内,与雁荡、普陀齐名。
天台山区域地质构造上属华夏古陆浙闽地盾北部。华夏古陆最初形成于前寒武纪,其范围大体包括钱塘江以南的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在古生代期间,该古陆—直较为稳定,保持相对隆起,未被海水淹没,以陆地或岛屿形式存在。并供给海洋以碎屑沉积物质。经古生代加里东运动,该古陆以大背向斜形式存在。古生代末期的二叠纪(约2.3亿年前)至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特别是在侏罗纪晚期(约1.5亿年前)到白垩纪(约7千万年前)的燕山构造运动。构成主要为东北一西南向的强烈褶皱带。浙江地域山川大势轮廓基本均作东北一西南方向展布,秩序井然。特别是浙东广大地区,包括天台县,伴随着褶皱、断裂有大量火山喷发活动,地下深处岩浆沿构造软弱部位冲破盖层而喷发出来;在天台分布的主要有浆灰岩(1m),如白鹤(紫凝)、雷锋一带。直至晚第三纪(约1500万年前)至第四纪更新后的玄武岩喷发,火山活动方告结束(如在塔头寺有柱斑玄武岩分布)。
四、天台山土壤概况
天台山地貌类型多样,地表岩相和土母质复杂。境内岩石主要有凝灰岩,流纹岩,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山岩类,火山岩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3/4以上,沉积岩比重不到1/3。花岗岩侵人体主要出露于北山,南山等山地;在花岗岩入侵体的周围,主要是凝灰岩;天台山北侧,从白鹤至赤城和从白鹤至屯桥—带有白垩纪紫红砂砾分布。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县有5个土类,11个亚类,41个土属和102个土种。 
①红壤,分布于海拔600~8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及其坡麓地带。主要植被有马尾松、杉木、甜槠、木荷、光皮桦、岩青桐、映山红、马银花、红楠、棱木、茶、桑等。   
红壤土类可分为黄红壤亚类和侵蚀性红壤亚类。黄红壤亚类与红壤亚类成交错分布,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其特点是红壤化作用弱,土呈黄红或黄棕,土壤结构体发育较差,主要植被有马尾松,杉木、杜鹃等。侵蚀型红壤亚类分布在黄红亚类地区的坡度较陡的地方,其特点是含石质性强,水流流失严重,母岩裸露较突出,植被破坏,今后应加强封山育林,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②黄壤,分布在600~800米以上的山地,成土母质主要是酸性火山岩的风化残积物和坡积物。由于分布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湿度大,有机积累多,潜在养分丰富,是—种较好的森林土壤,适合各种用材林树种和毛竹的生长,主要植被有云锦杜鹃、柳杉、黄山橼马尾松、檫树、木荷、毛竹、青线柳、苦楮、岩青树、映山红、茶叶等。
③岩性土,分布于天台盆地北侧从屯桥——平桥——白鹤殿——栖霞乡柑桔场一带低丘。该土类富含钙、磷、钾养分,土层深浅不一,土壤呈酸性~微酸性,是“天台山蜜桔”基地。
五、天台典型花岗岩景区——琼台百丈坑
图3  百丈坑龙潭
百丈谷地是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其地质类型属于火山形成的花岗岩裸露地貌。于燕山运动晚期第三次侵入时出露地表,以后在地质构造断层作用下形成断崖。深谷河涧与两岸层叠山峦形成奇特多姿的峡谷景观是该景点的一大地理特征。由于表层风化壳被剥蚀,侵蚀成岩体裸露地表,岩石被球状风化,在一些山顶、山坡或溪谷底部呈现石蛋地貌。景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呈微酸性,含石质性强,母岩裸露较突出,植被容易破坏。景区范围东至金庭湖东青龙山岗,南至桐柏岭脚,西至青天饭蒸,北至两水失金和金庭湖北侧山脊。景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海拔高程
为150—840米,景区以延绵6公里长的百丈坑为主轴,连同两岸陡峭的山脊,构成一组大峡谷景观。沿坑口北行,两旁山壁对峙,山势峥嵘对峙,奇峰纷呈,怪石错列,且愈入愈奇。峰、岩、潭、瀑诸景齐全,其中的“琼台夜月”史称天台八景之首。著名的有“仙人座”、“琼台双阙”、“百丈崖瀑布”、“桃源仙境”、“桐柏秀”、“八仙传道”等景点。百丈坑上游有瀑如龙,下注成潭,潭水晶营如黛,名“龙潭”。潭旁一峰拔地而起,迥然卓立,即为琼台峰,峰上有石形似椅,传说铁拐李每逢中秋节之夜,来此椅座赏明月,故名“仙人座”。琼台前有一山,两峰对耸,顶部平坦,颇以皇宫前两侧的楼阁,故称“双阙”。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坐在石椅上瞻望月下山,恍入仙境梦乡,“琼台夜月”得名即出于此。琼台峰上还有“台岳奇观”、“秀甲台山”、“蓬莱仙境”等摩崖石刻。从琼台东南行4公里便是桐柏宫。桐柏建水库后,原桐柏宫沉于水底。现为原鸣鹤观改建,桐柏宫为中国道教东南圣地,道书称桐柏宫为“金庭洞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