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蔡县练村镇闻营学校 吴帅
好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疼,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进行生活观察。好多学生往往认为观察就是看,的确,观察是含有看的意思,但又不同于单纯的看。比如说你轻轻地瞥一下某物,能说你观查了某物了吗?如果给观察下个定义的话,那就是细致的查看周围
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 。所谓客观事物或现象就是指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存在着的各种各样的物,活动着的各种各样的人,以及事物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状态。
鲁迅曾经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作者的社会阅历不深,观察不够,那也是无法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品来的”。许多人都把观察比做是迈向写作中的铁栅栏,只要越过这座铁栅栏,就会使你的“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写作“”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既然观察那么重要,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第一要细致。鲁迅说过要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只有观察得认真、细
致,才能把记叙、描写的对象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如果看一眼就去写,印象不深,写出来的文章就像蜻蜓点水般不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第二有顺序。凡是观察必须得有一定顺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杠子地看,否则,就会给人以语无伦次之感。一般情况,观察要么按由左往右,要么由右往左;要么由前到后,由后到前;要么由上到下,由下到上;要么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的观查。在观查体事物时要选择一个事物为中心,然后以它为中心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在观察单个事物时要先确定一个局部,然后以这个局部为中心进行观察。观察做到有顺序,就能给人以结构严谨的感觉,。特别是游记性的文章更应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第三抓特点。俗话说:“世界上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两个人长得再像,时间长了也能够正确地叫出其姓名,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区别上,而区别就在于各自的特点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一样事物同样有各自的特点。观察就是要观察出事物的这种与众不同的特点才能给人一个真实的、深刻的印象。
第四抓重点。观察和说话、办事一样也要有重点,不能没有主次平均用力。观察的重点也即是写作的重点,即所要描绘和表达的主要内容,比如说你要写去人民公园游玩的作文,那么
观察的重点自然就是在人民公园的见闻,而不是怎样吃早饭,怎样坐车,路上看到些什么东西或在车上同学们怎样聊天等。即使是公园内的见闻也要选择给你印象较为深刻的来写,而不是把所有的见闻列流水帐似的都写出来。观察的重点要能体现出所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只有抓住重点进行观察,你写出的文章才能成为中心突出,生动、形象、具体的文章。
第五多感官。所谓感官就是诸如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即观察一样东西时,不仅要用眼睛去看看他是什么形状,什么颜,用鼻子闻闻它是什么气味,还要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听一听它有什么声音,有什么动静,必要时还可以用嘴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 。比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的作者在写杨梅时就充分地调动了多种感官。不仅有视觉所看到的杨梅树,杨梅果的形状、颜;杨梅果用手触摸时给人光滑细腻的感觉;还写出了杨梅果的味道 —又酸又甜。正是由于作者充分调动了多种感官,所以这篇文章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六多状态。所谓状态就是指事物在不同场合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常见的就是静态和动态描写。在观察中要灵活运用。比如观察植物、风景,不要一味地进行静态描写,还要抓住它的动态,给植物和风景以灵动之感,不仅要观察出它在静止时的状态,还要观察出它在微风
吹拂下和狂风肆虐下的枝叶摇摆不定的特点,以及雨后被雨水清洗之后,枝叶花朵的颜,水珠在花叶上滚动的情形,特别是当你要赞颂某一种植物生命力顽强时,更要注意它在风狂雨骤下的情形。
第七辅联想。观察与联想紧密结合,可以使观察借助想象而插上翅膀,已经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联想实际上就是观察的深化。所谓联想就是指由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感或引起对往日见闻的回忆,或展开想象创造新的形象,以所回忆、所想象的事物来印证或补充眼前的观察。比如由观察蜡烛联想到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教师;看到荷花就联想到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廉洁之士;看到操场就联想到同学们嬉戏的情景;看到大雪想到明年是个丰收年……这样一来就使观察生动形象了。
第八有浓情。就像交朋友一样,一个品学兼优的人,你一见了就喜欢,肯定愿意去接触他,了解他,但是如果让你去帮助一个你一看就讨厌的人,你内心如何会接受呢?观察也一样,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又怎能有心情去观察它呢?所以要想观察首先还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心。假如萧红不热爱生活,我们就不会读到变化多端的《火烧云》;假如陈淼不热爱大自然,我们就不会从书本上认识静、清、绿,奇、秀、险的《桂林山水》;假如……
吴伯萧曾经说过:“一滴水可以窥见一个世 界,关键在实践,在观察”,只有观察到位了才能在写作时有个立体的、完整的形象,才能做到写作时胸有成竹,我想在培养学生观察时如果能从以上八点入手,加以引导,一定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变难为易,尝到作文带来的成功喜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常见题型解析
河南省新蔡县练村镇闻营小学 吴帅
小学语文常见题型有很多种,比如修改病句、巧填关联词、句型转换等。在做这些题型时同学们往往出错,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掌握住方法,这也是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遇到一个小题讲过了一遍,可在遇到一题同类型的题,只是改变了一下内容,学生又不会做了。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鱼终身受益无穷”。做这些常见题型时如果让学生掌握到技巧,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从教以来的几年时间里一直
在致力于这些题型的研究中,我把每种题型都写出几道小题,人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终于摸索出了一套解决方法,特提供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陈述句即表示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的句子。如:“这是一个真理”,“这不是真理”。反问句即有问无答但答案子在其中,如:“海上日出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反问句有其标志性的词语和符号“难道……吗,怎能……呢和‘?’”。
1, 陈述句变成反问句。陈述句变陈述句关键是要在适当的位置加上反问句的标志性词语和符号,在什么位置加是关键,有些位置在某些题中可以,但在有些题中加就会造成语句不通。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在陈述句的定义上下功夫即可,陈述句是表示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的句子,那么只需在肯定词或否定词上下功夫即可。我归纳了以下三个步骤:
A. 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加“难道(怎能)”,末尾加“吗(呢)”。
B. 把末尾的句号改为问号。
C. 把原来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如:“这是一个真理。”变成反问句即“—这难道不是一个真理吗?”或“这怎能不是一个真理呢?”(表示肯定的);“你不能这样做。”变成反问句即“你怎能这样做呢?”或“你难道能这样做吗?”(表示否定的)。
2, 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反问句变陈述句和陈述句变反问句正好相反,即把反问句的标志性符号和词语去掉或换成陈述句的词语,也分为三不来进行:
A. 把反问句中的“难道(怎能)”,末尾的“吗(呢)”去掉。
B. 把末尾的问号改为句号。
C. 把原来的肯定词变成否定词,否定词变成肯定词。
如:“海上日出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即“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你怎能这样做呢?”改为陈述句即“你不能这样做。”。
为了让学生便于记忆,我还模仿《射雕英雄传》里的“降龙十八掌”把它命名为“降反三招”,这样学生在接受起来就更加感兴趣了。
二,肯定句的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1, 肯定句变双重否定句,分为“谁做某事”或“谁是什么”两种情况。“谁做某事”这一类,只需在表示“做”的词语前面加“不得不”或“不能不”即可,如“他写作业”改为双重否定句即“他不得不写作业”或“他不能不写作业”;“谁是什么”这一类,在句首加“谁也不能不说”或在“是”前加“不可能不是”即可,如“李老师好人”改后即“谁也不能不说李老师是好人”或“李老师不可能不是好人”。
2, 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和肯定句变双重否定句正好相反,前面为加上双重否定句的标志性词语“不得不,不能不,谁也不能不说”,现在则为去掉标志性的词语,如“谁也不能说李老师不是好人”或“谁也不能不说李老师是好人”和“李老是不可能不是好人”这三个意思一样的双重否定句变成肯定句即是“李老师是好人”;“他不得不写作业”改为双重否定句即“他写作业”。
三,引述句变转述句。
所谓引述句在这里就是人物直接说的话,或自己表白什么,或要求为别人做某事,或希望别人为自己做某事。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
我在接受一个新的班级时,往往会遇到学生在做引述句转转述句时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把引号里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问其原因都回答是老师教的。可见有许多老师没有去认真研究这一类型的题,他们的说法在某种情况下是正确的,但并不能够一概而论,有些情况如果要按他们的说法很明显就不适用了。根据我这几年的认真研究,总结出了这类题型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有其相对应的方法:
1, 人物表白或自言自语型,如:李勇说:“我要向高强学习。”,老师说:“我的自行车坏了,需要修理一下”等,这一类的方法如下:
A. 把冒号、引号改为逗号。
B. 把引号里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如例中的两个句子改为转述句就是:李勇说,他要向高强学习。老师说,他的自行车坏了需要修理一下。
2, 和第一人称有关的。这一类又分为两类:
杨梅怎么保存方法
[1] 说话人为“我”做某事,如:说:“明天星期天,我带你到图书馆看书”,妈妈说:“晚上我给你缝衣服”等。方法:
A. 把冒号、引号改为逗号。
B. 把引号里的第一人称该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如例句:说,明天星期天,她带我到图书馆看书。 妈妈说,晚上她给我缝衣服。
[2] 说话人希望“我”为他做某事,如, 妈妈对我说:“下午放学你走菜市场时帮我买点菜”,方法:
A. 把冒号、引号改成逗号或去掉。
B. 把原句说改成让我、要我或叫我干什么的形式。
C. 一般情况下引文中的第一人称改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由“让我”等替代。
D. 如果引号里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且“我”在前,“你”在后时,把冒号、引号改成逗号,引号里的第一人称改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你”改成“让我(叫我、要我)”。
如例中题改成转述句就是:妈妈让我下午放学走菜市场时帮她买点菜。而“妈妈对我说:‘我我今天中午不回家了,放学后你带着你弟弟到你姥姥家吃饭’”改为转述句则是:妈妈对我说,她今天中午不回家了,放学后让我带着我弟弟到我姥姥家吃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