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各学科教学中都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为此,我们需要建立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培养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现实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这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同时,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商家招牌、广告宣传、电视媒体常常错字百出、繁简不分,这些都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此外,网络语言也渐渐成为学生的潮流语言。因此,我们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强化语言文字的规范教育。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首先,它是遵法守法的体现,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其次,它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写字,社会的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此外,规范使用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其内涵也是传承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的要求。最后,规范、得体、文明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中学生良好素质的外显,也是向世人展示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民族的尊严的重要方式。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目标及内容。目标包括说普通话和写规范字。说普通话要求语音规范和词汇、语法规范,言语规范、得体、文明,坚决抵制网络、影视节目中的不良语言。写规范字要及时改正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不滥用繁体字。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语文素养。
推广普通话文字内容规范化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水平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能力培养措施:
1.从管理制度上规范
学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具体分管,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语文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组织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学校制定多项规章制度,如《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学校校园用语用字管理制度》、《学校用语用字监督检查制度》、《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教师管理制度》等,增强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从教师引导上规范
教师的汉语言规范化水平对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规范产生极大的影响。组织教师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完成语文规范化知识答卷。组织教师自学《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语文教师还增加研究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标点符号用法》。针对论文、教案、学校公文中常见的不规范使用序号、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的情况进行举例分析,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知识水平,增强教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法律意识。
3.从课堂教学上规范
强调“读准确、写正确”。课文是规范的文字材料。教师要以课文为范例,认真进行规范的字、词、句、篇的教学,通过多种训练,使课本语言内化于心,久而久之即可呼之欲出,随心所用,完成课本语言到学生自身规范语言的转化。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规范地板书好每一字,做出正确的示范引导。首先让学生认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把字音读准确、读标准,逐步引导学生读规范音、写规范字。同时,纠正方言,规范词汇。本地方言直接影响学生的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更阻碍书面语言的表情达意。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交谈中,时时处处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方言口语,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举出方言与规范语言表达易混淆的例子,加以分析指导,逐步使学
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时”的观念,随时随地自觉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加强朗读背诵,积累丰富、规范的语言文字。
朗读和背诵是将规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规范的口头语言的有效训练方法,是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得规范语言的主要途径。如果学生反复朗读丰富的名篇佳作,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书本语言就会变成他们自己的语言,成为他们的储备和财富。有了这种储备,当他们进行语言表达时,某些词汇和句式就能准确地涌出笔端、溜到嘴边,而对于不规范的语言文字也能进行纠正。
从语文综合性研究的角度上,我们应该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寻身边的错别字,净化语言文字环境是我们每个师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具体表现。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的规范化用字、用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仔细观察和辨别,每位同学都可以在活动中提高写规范字的意识,同时也培养纠正自己作业中错别字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说标准普通话、用规范汉字对我们的生活、研究和工作会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学校在全社会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