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伊万里盖物与中国盖碗的渊源
日本古伊万里盖物与中国盖碗的渊源
作者:连佳
来源:《收藏与投资》2016年第07
        摘要:盖碗是中国现代茶艺中非常常见却又十分重要的一类茶器皿,不过很少有专门针对这种器型的分析研究。本文以盖碗为出发点,着眼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以及明末清初这个阶段的瓷业交流发展史,从盖碗的历史起源,到日本古伊万里瓷与中国景德镇及潮州瓷的渊源进行探索整理,试图梳理盖碗在中日两国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关键字:盖碗,古伊万里,景德镇瓷,外销瓷,茶文化
        一、前言
        关于日本古伊万里瓷器已经有大量著作进行了研究,由于笔者工作原因接触到很多作为餐具尤其是茶具出现的盖碗,却很少有人对其进行专门的描述及研究,以这类器物存世数量来看,在日本民间应该属于非常常见的日用瓷器,在此进行简单罗列及粗浅的分析整理,供瓷器爱好者们交流参考。
        二、中日茶文化渊源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史料记载最早出现茶的应属汉王褒所做《僮约》,其中有这样的记载: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这是我国,也是仝世界最早的关于饮茶、买茶的记载。
        唐代茶事大盛,茶具发展得更加多样化,且出现了陆羽《茶经》这样的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被后人奉为茶圣。煎茶法在唐代逐渐发展并完善,并且传播到了日本,饮茶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也开始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则仿效唐代的煎茶法。
        至宋代,点茶法终于取代唐以来的煎茶法,不再直接将茶叶放入釜中煮沸饮用,而是首先将茶叶炙烤,碾碎置于碗中,再将釜中沸水注入碗中,再用茶筅将茶汤打出丰富的泡沫。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的荣西在《吃茶养身记》中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体验和见闻,记叙了当时的中国点茶法。由于此书的问世,日本的饮茶文化不断普及扩大。
        至明初太祖朱元璋下令将团茶(饼茶)改为散茶,改进了茶叶生产工艺,同时也不可避
免的令点茶法逐渐被泡茶法取代。而此时的日本,村田珠光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把茶道由娱乐提升为一种艺术、哲学乃至宗教,自此日本的茶文化真正上升到了茶道,直至江户时期(1603-1867年),最终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
        而此后的中国,茶道一词一度销声匿迹,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中日恢复邦交,两国文化经济交流也日渐增多,茶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开始回流,日本茶道的众多流派均多次来到中国进行交流。随着海内外众多茶文化领域的人士大力恢复及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以中华文化为内核的茶艺表演体系,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三、中国盖碗起源
        盖碗是在整个茶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什么时间点出现的呢,作为目前茶具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盖碗已被所有爱喝茶的人们所熟悉,但关于盖碗的起源却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
        有说法盖碗茶为回族传统,在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流行三泡台,即为盖、碗、托三部分组成,四川等地饮用盖碗茶也有悠久的历史,闽广一代也有使用盖碗冲泡乌龙茶,北方地区自清朝、民国时就有很多茶馆使用盖碗冲泡花茶,在清宫中也深受皇帝及妃子们青睐,成为宫廷茶事的重要道具。
        从考古出土的遗物来看,单独的碗托或盏托出现的时问较早。从汉代的画像石、东晋顾恺之《列女图》中都可以看到有作为餐饮器的杯托和碗托,中国近现古也陆续发现托的实物,因此托的出现时问至少可以确定在东汉之前。带盖的碗或罐出现时间也很早,考古发掘证明汉代就有碗上加盖的器型,但作为专用茶具在宋代才出现,刘松年《撵茶图》即有装茶末的带盖的碗(罐)。此时的盖碗(罐)只是用做盛茶之用,口径一般较大,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泡茶、喝茶用具。
        所以尽管托、盖都出现较早,但根据现有考古发现,三者全部搭配起来组合成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盖碗,还是要到清代康熙晚期才出现,并流行于雍正乾隆年间,至今还没有到一件康熙之前的实物。四、日本盖碗起源
        如果忽略用途上的差异,盖碗形制在日本的出现时问有可能更早。盖碗在日本被称为盖物,意为有盖食器装盛的食物,通常为汤,或盖碗蒸,主要是出现在怀石料理中作为食器,材质以漆器为主,亦有陶瓷器。
>中国纹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