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釉上彩瓷史略(之一)
中国釉上彩瓷史略(之一)
中国釉上彩瓷史略
江建新
第一章前言
我国的陶瓷彩绘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已开始使用天然矿物(如赭石等)
涂料装饰陶器(1)。而随着时代发展,先民们的生存形式和审美意识的变化,并随着这种变化所达到的工艺要求,其装饰
的形式和风格也不断变化。今天我们若从那些流传至今的遗
物所具有的时代与工艺特征来区分,我国陶瓷彩绘史上曾出
现过:先秦至汉代主要采用矿物质涂料装饰的彩陶;三国东
吴时代以氧化铁为着剂的青瓷;晋代青釉褐斑彩瓷;隋代
釉下黑彩瓷;唐代以长沙窑为代表的采用氧化铁、铜为着
剂的釉下褐、绿彩青瓷;唐代三彩陶器;宋、金时代磁州窑
为代表的釉下白地黑花彩瓷和釉上红绿彩瓷等。可见,从我
国最早的彩陶至釉上彩瓷的出现,时间跨度有数千年之久,
其工艺演进十分缓慢,品种也很单调。然而,釉上彩瓷出现
之后,情况便不同了,几百年间,我国彩瓷技术便得到飞速
的发展,如宋定窑釉上红彩和金彩,金磁州窑釉上红绿彩瓷,
元景德镇釉上红绿彩和金彩,明官窑洪武釉上红彩,永乐矾
红填绿彩,宣德青花填黄、填红与斗彩,成化青花双勾廊填
斗彩,嘉靖采用黑彩替代青花勾线的所谓“大明五彩”(2),清康熙硬彩以及引进国外颜料(主要加砷、硼元素)烧制的珐
琅彩、粉彩,清末出现的浅降彩,民国新彩等等,可谓品种
繁多、万紫千红。
从上述可知,宋、金时代釉上红绿彩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工艺
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中国彩瓷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
新途径。而到宣德斗彩的烧制成功,则标志着这一彩饰工艺
的成熟。其成熟的彩饰工艺为明以后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不仅对我国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邻国十五世
纪安南(越南)陶瓷和十七世纪有田(日本)陶瓷也产生了
重大影响。清康雍乾时期的釉上彩是中国彩瓷发展的顶峰,
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在继承前代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对宋
金时代至民国时期釉上彩作一考察,这不仅对研究中国彩瓷
发展史,就是对整个中国陶瓷工艺、科技和文化艺术史的研中国纹饰
究也都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第二章关于最早的釉上彩瓷器
我国十四世纪前没有记载有关釉上彩之类的文献,直到洪武
二十一年(公元1388)曹昭《格古要论》中才有片言只语
的相关文字(3)。因此,要研究早期釉上彩瓷便只能借助于实
物资料了。以现今的公私收藏和公开发表的资料来看,我国
最早的釉上彩瓷有以下二类:一为定窑系釉上彩;一为磁州
窑系釉上彩。前者有上海博物馆藏定窑白瓷刻花红彩碗(内
壁饰红彩书“长寿酒”铭)(4)与传世和出土的几件白釉、兰釉、黑釉金彩及紫定金彩器等(5);后者则有大量传世与出土的红绿彩瓷。从现今考古资料来看,前者遗物在窑址中尚未发现,而后者则在河南、河北、山东和山西地区的磁州窑系20多个窑址中有发现(6)。鉴于定窑釉上彩遗物稀少,且彩饰工艺和烧造年代与磁州窑产品大体相同。因此,笔者在下文将着
重介绍和讨论磁州窑红绿彩瓷。
从目前国内外见诸公开的收藏来看,磁州窑系红绿彩总数的
百余件,而近年在旧城改造基建工地采集到红绿彩标本总计
约2万件(7)。兹举几例馆藏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
(1)红绿彩牡丹纹碗,高4厘米,足径6厘米,口径15.5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8)。
(2)红绿彩芦雁衔枝纹碗,高4厘米,口径15.2厘米。日本安宅公司收藏(9)。
(3)红绿彩水禽纹碗,口径17.3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
馆收藏(10)。
(4)红绿彩荷花纹碗,口径16.8厘米。美国芝加哥美术馆
收藏(11)。
(5)红绿彩鱼纹碗,口径16.8厘米。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
收藏(12)。
(6)红绿彩牡丹纹罐,高10.5厘米。日本大和文华馆收藏(13)。
(7)红绿彩牡丹纹高足杯,口径8.9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
物馆收藏(14)。
(8)红绿彩花卉纹粉盒,直径10厘米。香港关善明收藏(15)。(9)红绿彩孩子枕,高15.4厘米。香港关善明收藏(16)。(10)红绿彩文臣俑,高32厘米。台湾鸿禧美术馆收藏(17)。(11)红绿彩莲荷纹玉壶春瓶,高30.4厘米。美国印地安
那鸿利斯美术馆收藏(18)。
以上例1-5,其纹饰均绘于碗心及内壁的白釉之上,外壁素
白无纹,形制基本一致。其纹饰均采用矾红勾描出图案,以
绿、黄饰地或摺抹、廊填花瓣、草、叶之类。其中例1、2器足底均有墨书“泰和元年二月十五日记”铭,这段记年文字
是目前可资判断红绿彩烧造年代的唯一根据。例6,该罐器型为宋流行样式,所绘纹饰彩画风格与上述牡丹纹碗一致。
例7,该杯内壁底心绘折枝牡丹纹,外壁用红、黄线隔框,
框内书矾红“天地大吉一日无事深谢”十字,这是仅见的一件
釉上两面彩(杯内外壁)瓷器,其文字装饰当直接受磁州窑
铁绘影响,另见有书“招财利市”、“冯”、“大吉”矾红字样的碗(19)。例8,口沿与盒面边缘均以黑彩作边饰,盒面黑圈内
以黄彩绘六出花瓣,绿彩绘叶,红彩描枝,该器彩饰手法与
上述器物略有不同,即未以红彩勾描图案,为红绿彩中较为
稀见的制品。例9,枕面以白地用红、绿彩绘石榴纹,婴孩
眉眼、发髻、衣褶纹以高温黑彩勾绘,其彩饰手法与例8相拟,当为同一窑口产品,有学者认为是宋山西长治窑烧造的
产品(20)。广州南越王博物馆藏红绿彩鹅纹长方形枕和折枝
花卉纹枕(21)与上述孩子枕彩饰风格相近,似为同一窑口的
产品。例10,其俑衣褶纹用绿彩涂抹,内填红彩,发冠用红、黄、绿三描绘,眉眼、胡须、座框用黑彩勾画,与该器彩
饰风格相近的有日本出光美术馆藏红绿彩婴孩瓷塑(22),天
津艺术博物馆藏红绿彩持莲童子(23),此类产品见诸报道的
还有男女立俑,文殊菩萨(有贴金装饰)、武士俑、小狗等。
例11,腹部以黄为地饰莲花荷叶纹,花瓣填红彩,叶填绿、
黄彩,口颈部施有绿釉,该器造型和装饰手法是红绿彩中仅
见的一种,其窑口尚待研究。
现在仅就纹饰作一考察:
1、牡丹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