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中国古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中国纹饰
(王婉云  09级装潢设计一班  091064144)
内容提要:中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手工业,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奇珍异宝,铜镜即是其中一类。铜镜在青铜器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美的追求还具有相当高的价值。本文将从铜镜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它在中国对外交流上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解说铜镜的价值。
关键词:古铜镜价值
文献综述
前言:在中国,铜镜在青铜器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铜镜是指用铜、锡、铅等金属成分铸造的青铜镜。有圆形、方形、花瓣形、有柄形等多种形式,正面光亮,用来妆饰整容。背面有花纹和钮,钮上有孔,系上绳带,以拱手拿或放在镜架上。铜镜是古人生活中比较实用的物品,同时也拥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但这只是它价值体现的一方面,人们也大多去研究铜镜的这一单方面价值。其实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也很大,我想通过这篇文章你会更多的了解到铜镜自身上和更多的价值。
正文:中国古铜镜的起源是伴随着神话传说的。传说在神农氏之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进入了皇帝时期。
史书说黄帝时代出现了许多发明和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等。正如许多创造和发明都归功于皇帝一样,我国铜镜的制造和使用也说成起始于黄帝。但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足为信,经考古证实,铜镜始于齐家文化。
铜镜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而被明清时代更为实用的的玻璃镜所取代,但是它的价值却没能让这些后来者居上。在当代,铜镜应该和齐家文化时期的数量差不多稀少。这也和铜镜不如玻璃镜清晰现实有关。当代即使有铜镜也是作为一件艺术品而存在,其实用性很低。而其价值也只能是人们在艺术方面所重视,毕竟其艺术价值在当代还算有用。可我们不能忽略它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结论:研究古铜镜这些价值或许是属于过去式,可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依然证明着中国自古便主张的和平思想,证明着中国自古与它国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我想这是当代中国处理好国际关系的有力的一面。
一.铜镜的历史价值
(一)艺苑小花
铜镜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它的实用价值,而是它的艺术价值。中国古铜镜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一件艺术品。当我们古代的匠师在镜背这一小块天地显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时,那些瑰丽堂皇、琳琅满目的铜镜不正是值得夸耀的民族工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吗?
中国古代铜镜在我国工艺百花园中开放之早,延续时间之长都是突出的。从它4000年出现以后,直到玻璃镜流行以前,当一些青铜日常用品在历史的进程中被瓷器、漆器淘汰以后,它一直没有凋谢。
中国古铜镜的主题图案,从几何纹饰到灵异瑞兽、禽鸟花卉,从神仙世界到现实生活,从传说故事到道德说教,天上人间,人神杂陈,动物植物,交织并列,物象众多,构思完整。
中国古铜镜纹饰雕刻手法多种多样,线条式、透空雕、浅浮雕、高浮雕、圆雕、斜雕,五彩纷呈,各具风格。中国古铜镜集纹饰、铭文于一体,诗情画意,抒发出特定的情感和观念。
中国古铜镜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领域。同时由于它们的质地使它们得以连续不断,延至今日。研究中国铜镜纹饰的变化,为我国美术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铜镜这多艺苑小花,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显示出卓越的工艺技术。
(二)时代镜子
我们研究铜镜可通过纹饰及铭文及其变化,探讨它们所反映的某些社会历史问题。自铜镜出现后,它的纹饰及铭文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变化。
从齐家文化到西周时代的早期铜镜,除素的无纹外,几何纹饰占据主要地位。而这些纹饰据学者们研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的主流。
战国早期,铜镜迅速发展,成就斐然,纹饰精致,线条流畅,制作精巧。铜镜的这一发展就反映出战国时期青铜器发展的趋势,而铜镜的特点就代表了当时青铜工艺新的水平和风格。
汉代时期,铜镜的题材大多是神仙的世界,它反映了当时人们“位至三公”、“君宜高官”、“长宜子孙”的强烈愿望。通过这些纹饰和铭文,我们感到当时人们正在追求的一种新的理想。
唐代铜镜既没有战国铜镜的轻巧,也摆脱了汉镜的规整,铜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流传了几千年的圆形形制在唐代被冲破了,菱花形、葵花形、方亚字形等花式镜出现了。铜镜的主题纹饰也由异兽发展成为各种各样的花鸟、花卉图案,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青春健康明朗。
铜镜的纹饰和铭文是它们所在历史时代的产物,通过这些纹饰和铭文,可以使我们去追寻那已经过去了的时代,尽管这些探讨和研究比镜子映像饰容要复杂得多,深刻的多。但正是因为如此,铜镜的历史价值才得到人们的承认和重视。铜镜是一件照面饰容的用具,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三)断代标尺
铜镜在考古学研究上,在分期断代上还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关于铜镜本身的发展演变及其年代分期,是随着40多年来考古事业的发展而越加明确的。目前中国铜镜考古学断代的研究,以汉镜成果最好。这首先是南北各地大批汉
墓的科学发掘和研究,解决了汉墓的分期问题,如河南洛阳烧沟汉墓可分为六期、广州汉墓分为五期。其次汉墓中随葬铜镜比较普遍。烧沟225座汉墓共出铜镜118面。这样,汉墓分期的解决,也就能证明了各个时代流行的主要镜子,以及各类铜镜的先后关系。加上汉代铜镜中还有不少铸有年代的镜子年代明确,便成了确定镜子铸造时期和流行年代的标准器。①
由于以上这几种因素,汉代铜镜的年代学解决得比较好,科学性强,线索清楚,分期可靠。反过来,由于汉镜分期问题和发展序列的解决和确立,它就成为汉古断代的标准之一。在没有明确纪年物埋葬的墓中,由于铜镜的随葬,能够帮助人们去分析这个墓葬的下葬时代。镜子成了断代的标尺。
二、铜镜在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古铜镜不仅在我国大量出土,而且在国外也有不少发现。它们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研究的课题愈益广泛和深入。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它促进了我国人民和中亚、西亚及欧洲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国古代铜镜特别是汉唐铜镜,也经过这条路运往各方。
在今蒙古和独联体境内,发现了不少属于战国和汉代的镜子,如羽状地纹镜、山字镜、星云镜、日光镜
、连弧纹镜、盘龙镜和龙虎镜等10余种类型的镜子,这些镜类都是战国和汉代比较流行的镜子。隋唐时期的镜子也发现不少,如海兽葡萄镜、八菱形四鸟镜、三乐镜以及花卉镜、方静等,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海兽葡萄镜。此外在伊朗发现了多面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约旦发现了花草禽兽镜和仿制的海兽葡萄镜。②
这些铜镜与“丝绸之路”上出土的其他文物一起,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瑰宝,它们也证明着自古以来东西方早期的友好往来。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日本传世和出土的中国古代铜镜数量众多,这些镜子不仅成为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其中不少铜镜在日本历史和考古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出土和传世收藏的镜子中,从汉镜至宋镜都十分丰富。汉镜有规矩镜、兽首镜、神兽镜和盘龙镜等。在中国唐代日本不少遣唐使、留学僧、留学生远渡大洋,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各项制度,回国时带回了中国的许多物品,当时很多的镜子也被载到了日本。在日本还出土了了不少唐镜,仅海兽葡萄镜就有十多个府、县、市出土。宋镜在日本也有出土,其中一些商标字号镜在我国国内还不多见,为了解宋代铸镜地区提供了新资料。
日本的铜镜受到中国铜镜的影响。根据日本三角缘神兽镜上的铭文“吾做镜真大好,浮游天下敖四海,用青铜至海东。”不少学者认为这种镜子是东渡的中国工匠在日本制作的。而在这个问题上依然有着不少争议,还不能确定它的来源到底是中国铸制的还是日本铸制的,但是却可以肯定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受到中国铜镜的影响。
体现中外交流的一种典型的镜子就是海兽葡萄镜,也叫海马葡萄镜。它被誉为“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它将中西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它反映了唐代时期内外交往频繁。
铜镜的存在也是当代各国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了解,在学术
上能一起探讨研究,这也是一种友好交往的体现。
中国古铜镜在诸多方面还有着它的许多价值,但在这里我简单就这两个方面来解说它的价值。或许不久之后中国能在铜镜这方面拥有更大的发现,并且更多的重视它多方面的价值,我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注释:①《铜镜鉴赏与收藏》李泽奉刘如仲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1月第191页
②《铜镜鉴赏与收藏》李泽奉刘如仲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1月第193页
参考文献:
[1]《中国工艺美术史》朱和平著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
[2]《铜镜的鉴赏与收藏》李泽奉刘如仲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1月
[3]《古代青铜器》杜禉松著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5年6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