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使用学具操作 - 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博客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高效地进行学具操作
一、 问题描述
学具操作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新与应用创设良好的情境。然而,在组织或实施学具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对此还显得忧心丛丛,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充分地发挥学具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问题之一:“有喜有忧”。学生对学具操作是情有独钟,兴趣高涨,操作起来场面热烈;教师则心存忧虑,担心活动一发而不可收拾,纪律难以维持,场面混乱。教师的“中心和权威”受到挑战,必须提高嗓门、并辅以教鞭助阵。于是乎,往往是激烈开始,惨烈收场,学生是意忧未尽,而老师却是激愤良久。渐渐地,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了,严把操作关,能讲解的就讲解、能演示的就演示,学生的学具操作活动就成了老师的演示活动。
问题之二:“亦真亦假”。学具操作旨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不是为活动而操作。实践中,我们往往为了保证活动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必须严格按照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地操作下去,不
得越离半步,不能出现瑕疵,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用教师代替学生思考,即为“教师的脑,学生的手”,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模仿性地动手摆一摆。乍一看,学生表面上是在全员操作,实质上并未达到操作的真正目的,动手是实,思维是虚。还有时为了抢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操作就成了“过场秀”,有名无实。怎样合理高效地组织学具操作活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所谓学具操作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近期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儿童是在动作中思考的,且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这种直观动作思考,也称作用手思维。这种用手思维的形式不会随着更高级的思维形式的发展而消失。通过用手思维的协助,借助形象思维的支柱,达到逻辑思维的程度,并促进辩证思维的形成,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三、解决策略
1、从培养学习习惯入手,抓操作常规训练。课前检查学具准备情况,把本课需要的学具放在桌面上摆放好,通过小组进行学具的管理。操作时要明确要求,根据需要可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有时还要进行分步、定向指导,逐步完成操作。常规训练循序渐进,保证活动有秩序地开展。
2、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着眼,选取学具操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强化学具操作活动,把教材中静态知识化为动态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不要搞操作的形式主义,致使怎么申请博客教学时间耗费,可有计划地安排学具操作。
3、从调动学生思维兴趣出发,把握学具操作时机。在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中,只有把握恰好的时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未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具操作成为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把握住三个火候:其一、进行图式对照时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活动;其二、改变要求认识变化的基本规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活动;其三、在学生感到精神疲倦时进行学具操作活动。
4、遵循学生认识规律,设计学具操作程序。按照儿童感知操作——建立表象——形成概念的认知规律进行,精心设计学具操作程序,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相互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动作、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