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语言哲学,所有哲学问题的老大.mp3
中国10大黑社会老大各位听友大家好,我是徐应景。非常开心的和大家继续来讨论用得上的哲学这个话题。现在我们用得上的哲学这个话题已经进入了5大板块的最后一个板块,语言哲学。大家要问了到底什么是语言哲学呢?语言哲学的英文是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它主要讨论的是两档子问题,一档子问题,对于语言的本质的思考,到底语言是什么东西?我们为什么要用语言?如果没有语言的话,我们该咋办?
另外一档子语言哲学指的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们怎么样用语言作为工具来思考和研究其他各种各样的哲学问题,而我们在对语言这个工具的使用的过程中,是否会因为工具本身的选择不当,而使得我们对于相关问题的讨论陷入困境。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大家在思考哲学问题之前,必须要意识到我们都是用语言来思考这些问题的,所以它不能够上语言的魔道,要把语言先澄清清楚,我自己的一个学习和阅读体会。
在语言哲学文献里面,对于后一类语言哲学问题的讨论貌似是比较多的。那么大家就说了,能
不能举一个例子,能够证明的语言工具的使用,能够对一些问题的讨论结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觉得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911我们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在911悲剧发生之后,这个世贸大厦就要求相关的保险公司去赔款,因为这两座双子大楼本身都已经上了饱经了,苦主是要求保险公司赔两次款,他认为两座楼都倒了,保险公司就觉得不行,他觉得911是一次事件,保单上说得非常清楚,凡一次事件保一次钱,你怎么能把它算成是两次事件呢?对不对?
大楼方面认为这就是两次,你看两座楼倒了两次,而且前一座楼被攻击的时间和后一座楼被攻击的时间还相隔了半个小时,那么很明显这就是两个事件。于是相关的法庭辩论就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陷入了僵局。911恐袭到底是一次恐袭还是两次恐袭?你看看这不就是语言的问题吗?我们的语言是愿意把这件事说成是一件事还是两件事,在这里我们就碰到了很有趣的问题,对一个事件或者用英文讲一个event,它怎么样进行数数?这是个语言中的问题。
凭什么我们就把911这个事件里面的两次袭击是算作一件同样道理,我们会把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算成是两场战争。
尽管有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二次大战是一次大战的延续,伏羲元帅就说过一句名言,说所谓的一次大战的停火只不过是20年休战。尽管他这么说,我们大多数人仍然认为二战和一战是两个不同的历史事件,当初也就是隔了20年,但是911凭什么我们就认为它是同样一个事件吗?当中也隔了30分钟,这里面就有牵涉到了一一些我们使用语言时候的一些隐蔽的默契,这些默契都非常的奥妙。
比如当我们要说这是个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就预设了历史事件的一次性,它即使当中有一定的间隔间隔也不能够太长,在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之间隔了20年就稍微长了一点了。那么在911里面两次袭击它当中就隔了30分钟,这时间比较短,所以还能算一起。那么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标准,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他的发起国并不完全是重合的。我们都知道在一次大战里面,意大利和日本它是站在英美一方的,而在二次大战里面,意大利和日本都站在英美的对立面了,所以它的战争的一个组合集团都有点不一样了,但911不一样,911这两次恐袭都是同一帮事先经过秘密策划以后,有协调有目的的发动了袭击。
如果在另外一个可能事件中,恐袭是有两个不同的策划的,a和b之间没联络,即使这两次袭击它相隔的时间不过是30分钟,恐怕我们也会认为这是两次空袭。
这里面就牵涉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的语言当中有很多隐蔽的默契来帮助我们把世界加以区分。世界的这一部分和这一部分有关,世界的那一部分和那一部分有关。
所以我们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分割就是什么样子,甚至不同的民族所使用的不同的语言都有可能对于事件的做出不同的区隔方案。
比如在大多数的人类语言里面,如果你要说和大国之间的区别,它基本上指的也就是策划人和物体之间的距离,这个就是指近一点,那可就是指离我远一点。这就是大多数民族对于和两个语词的使用方法,已经由这些使用方法所衍生出来的对事物的区分方案。
但日语就不一样了,日语说那个的时候实际上有三个词,分别就表示静的、比较近的和远的。日本人用这些词来描述世界中的一个事物的时候,它不仅仅是在表达我和它之间的一个距离,也在表达我和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比如如果我和你同时看到这个东西,其实离我们都挺近的,但是我却用那个而不用这个,实际上我是想和你做出暗示,咱们俩没那么近乎,你别老在我面前套近乎,是这意思。听话的人要识相,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这就证明了不同的民族它使用了不同的语言,它对于整个世界的区分风格的方案是有所不同的。
我在这里有一个观察,观察就是在哲学的各个分支里面,很多人都在讨论哪个哲学分支是真正的老大,这老大是什么意思?就是他的讨论能够把其他各个哲学的分支的讨论全部给罩住,有人说形而上学是老大,有人说知识论是老大,有人说政治哲学是老大,有人说伦理学是老大,等等。我自己是倾向于认为语言哲学是老大,为什么语言哲学是老大呢?你要表达的所有的这些观念归根结底都要用语言表达,如果语言混乱了,那就什么事都出问题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倒有点倾向于赞同孔子的观点,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很多问题是你们语言搞乱了事情才搞乱。你讲政治哲学和法哲学,其中就有一些基本的问题,其实是语言问题。很多中国人他分不清楚两个概念,一个叫权利利益的利,另外一个权利是什么呢?是力量的力。这两个力写的不一样,你要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容易搞糊涂,我觉得十有八九就是因为这两个词儿发音是一模一样的,这很容易搞乱。
我真的很不希望把这个错误的翻译方案再进行下去,因为它发音太像了,你发音像怎么可能不导致混乱呢?
在英文里面力的力,它是指rights,力量的力,它的英文的发音是power,英文一说就清清楚楚了。什么叫power?就是指拳头,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我们看有一部电影是沈腾主演的,
就叫疯狂外星人,疯狂的外星人里面,他就是凭着自己有点本事就专门虐待外星人,让外星人去做各种各样的把解,百姓人心里就不服。外星人拿到了一个小橡皮筋,绑在脑袋上可以进行心灵操控,接下来故事就颠倒了。他叫沈腾干嘛,沈腾只能干嘛?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是什么?是power,也就是谁的力量大,谁就是王。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是rise。Right,是什么?不是看谁的力量大就得停水了。我就举个例子,比如我买了一批债券,这笔债券到了时候的我觉得我作为转型人是要求对方还钱的,对方说我不还钱,我就问你凭什么不还钱呢?他说老子没钱,他说你没钱,但是你到期了,我有权利叫你还钱。请注意这个利是什么?是利益的利。但是这话对方不听他说,你有权利,我有另外一个权利,我包可以受贿,一天到晚保护我,我就是不还钱。你打得过黑社会吗?那就没办法了。
所以所谓的权力作为一个利益的利或者说rights,它并不是力量的力,它指的是你有这样一个合法性的地位去声索你的主张,去实现你的主张,而你的地位是能够得到法律上的辩护的,这叫权力。至于对方耍赖不听你的话,或者说法院已经判给你了,你明明已经赢了,但是对方仗着有人他不去执行法院的意见,那就是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了。
那么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我是觉得我自己发现我从小接受的教育,也许各位都一样,就是拳头大就是真理。我们一天到晚听到的是我们中国为什么历史上挨打就落后就挨打,落后挨打它的根本含义是什么?你没有power,但你没有想到世界上也有一些问题,是权力的力出了问题了,而不一定是力量的力出了问题了。就像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有一艘叫高声号的船运了一些清军的士兵,然后被日本的东乡平八郎率领的舰队给击沉了,很多水瓶都淹死了。
但是这艘船本身是英国的,这艘船既然沉掉了,是在中国和日本的战争中沉掉了,那到底是谁的责任呢?我相信很多中国人都会倾向于这是日本人的责任,这不是日本人打沉了吗?
但是到最后,英国在上海的海事法院是把这个案子判给日本人赢的,由大清国来承担赔偿英国方面商船沉没的责任。为什么?这并不是因为英国人天然偏向日本人,而是因为在打那场官司的时候,大清国根本就没有派任何的一个法律的代表去代表大清国去伸张大清国的权利。请注意这个力是什么?是利益的利。所以既然你缺席,当然日本人说的一面之词就获得了胜利了,这是没办法的,法律只能够这么判。谁叫你大清国不派人来?这就说明大家没有意识到在这个环节上,我们大清国不是因为船舰方面的先进程度不如日本人而输掉了,而是
因为我们搞不清楚世界上除了像power这样一个权利以外,还有一个叫rights这样的权利,白白放弃了我们的合法权益,让日本人不战而胜。
归根结底是什么?是语言的混乱,只看到了力量,没有看到了rights,还有很多误解都是因为语言的混乱所导致的。
很多人对于自由这个词有误解,自由这个词实际上在中国的古典的文献里面是有它的一个出处的,但是在西方人那里的含义和中国人的理解不一样,很多人对自由的理解就认为是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比如在康德那里所说的自由,恰恰是指一个人是按照自己的良心原则去做事,而不是随心所欲。如果你随心所欲,按照你的物欲去做的话,你恰恰是不自由。
这也就是说明类似于对于两个权利的混淆一样,很多中国人对于自由这个词的理解是非常错误的,所有的这些混乱嵌入到了很多人对于政治问题的讨论当中,这就使得他们的整个世界观是全面的扭曲,扭曲的根本是因为他们讨论这些事项的基本语言工具,通通的全部的彻底的荒腔走板了。
所以我自己是不是太赞同那种观点,我认为政治哲学和法哲学是第一,哲学所有的关系都是政治关系,我认为的确很重要这些问题,但这个问题背后还有更重要的问题,怎么样理清大家讨论这些问题的所有的语言工具,如果语言工具不清楚的话,什么都免谈。当然了我们这一档的语言哲学的节目,并不是特别集中的会讨论和政治哲学有关的,比如像法权这样的概念,我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和大家在讨论这些概念。我们讨论的这些问题还是相对来说离政治比较远,是相对来说比较中立的。
没有。
在最后一个板块的语言哲学里面,我想把我的讨论分为以下三大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语言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第二个部分是语言与日常的用法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我要讨论的是语言和语文的关系。什么叫源于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呢?什么叫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基本上就是关系到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基本框架的认识。比如你觉得这个世界到底是由静态的对象所构成的,还是由一个个事件所构成的?这就是对于世界的不同的划分方案。
什么叫对象,什么叫事件?我们就拿日语和汉语之间的一个差异来说一说。日本人说话有时候挺绕的,比如张三书法比赛得了一等奖,这是非常通俗的一句汉语的句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