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夜夜的陪伴,是黄小林对这个小村无声的告白;36年的辛苦付出,早已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在射洪市最北端的金子山深处,有一个叫双庙乡的地方。如果问起那里守着田地的老人,他们也许记不起乡间的泥路是哪天铺上鹅卵石的,但他们都记得曾经孩子们迎着朝阳去双庙小学上学;他们也许说不清远山外的高架桥要延伸去往哪里,但是他们都记得把孩子们送出大山的黄小林老师。这一切都源于黄小林的奉献与坚守。
双庙小学曾经有一千多名师生,后来学生越来越少,成为天仙学校的一个教学点。到2019年,双庙教学点只有5个学生和黄小林一位老师。2019年,也是黄老师坚守的第35个年头。
一张小书桌,一张木头床,一台老旧的电视机,这就是黄小林在学校的宿舍。算盘、地球仪……教室里的教学用具柜格外醒目,它们陪伴黄老师多年,承载着他的一腔热血。虽然教室里只有几张桌椅,但是电脑、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却一样不落,这是黄老师最欣慰的。
黄小林说,学校原本有两栋三层高的楼,过去是学校的教师宿舍,但因为现在人太少,基本都已弃用。曾经的操场早已长出了荒草,如今小小的一块内操场,就是孩子们课间活动的区域。每个星期一的清晨,黄小林会拉动绳索,拿出手机播放国歌,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时候,5个学生就在妻子严云春的组织下戴着红领巾,举行升旗仪式。“即使只有一个学生,我们的国旗也会准时升起。”黄小林说。
与妻子严云春办起“夫妻学校”是从2015年的夏天开始的。那时候唯一的同事退休了,他们成了这里的“坚守者”。到2018年,妻子正式退休,黄小林成了双庙教学点最后的希望。
“几个孩子各有各的难处”
一位老师,5个孩子,小小的教学点里有许多故事。班里最大的孩子小萍(化名)今年快满16岁了,她坐在教室里,比其他几个同学高出许多。小萍出生没几个月就因煤气中毒导致脑瘫,虽然父母带她四处求医,但是她至今仍无法自己走路。2014年,几乎走投无路的小萍妈妈带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来到了黄小林办公室。她说:“身体已经这样,孩子不能没文化吧。我们了很多学校,都不收她。黄老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记射洪市双庙小学教师黄小林
本刊记者陈敬
师,求求您了。”听了小萍妈妈的话,原本有些犹豫的黄小林被打动了,再看看窗前朝着教室里张望的小萍,黄小林决心收下她。即使学校再困难,他也要圆这孩子的读书梦。
自从收下了小萍,黄小林和妻子严云春的压力更大了。小萍无法独立行走,每次要上厕所都需要严云春抱着,课间上下楼梯需要他们夫妻搀扶。即使这样,每到课间休息,黄小林依然坚持带她到操场与其他同学一起活动。生活中是慈父,在学习上黄小林也是严师,一笔一画教她写字,一句一句带她读课文。几年下来,小萍的进步很大,从开始话都说不清楚,到现在可以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巨大的变化对小萍一家来说已是奇迹。
12岁的小华(化名)患有癫痫病,老家在绵阳盐亭县,2018年转学到了双庙教学点。自从入学,小华就和黄老师同吃同住。每天晚上,黄小林都会花些时间给小华补习功课。让黄老师欣慰的是,这个曾经考过零分的孩子,在期末考试时竟然考出了90分的好成绩。
班里另外几个孩子家庭都很困难,黄小林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还想尽办法为他们申请助学金。“孩子个个都不容易,只要我还在,就绝不会放弃他们任何一个。”黄小林动情地说。
“想尽办法也要铺平上学的路”
从双庙教学点到射盐公路原本是一段泥泞的土路。每到雨天路就格外难走,许多孩子走到学校都成了“泥
娃娃”。有一次,黄小林骑着摩托车上班,在这泥路上摔了一跤,一脸的泥巴不说,车轮还被淤泥塞住了。眼看就要迟到了,黄小林急得想哭。“一定要把娃娃上学的路铺平!”这次的事更坚定了黄小林要修路的决心。2005年,黄小林请城里做生意的三哥捐款15万,又写下倡议信,寄送给当地人,并自掏1000元积蓄参与修缮。要知道,在2005年,黄小林自己每月的工资也不过400出头,这1000元对他来说已不是小数目。
解决了资金,黄小林和村民开始为具体的修路事宜奔走。“在这5公里路中,有1公里是在绵阳市盐亭县境内,涉及土地赔偿、青苗赔偿等问题。我们真是一寸寸土地协商才修出了今天的路。”十多年过去了,再说起修路的往事,黄小林依然记忆犹新。
半年过去,干净的水泥路修好了,当地的村民都竖起大拇指,称赞黄小林做了件大好事。黄小林只是笑笑,“孩子们能干干净净来上学,这比什么都重要。”
“德智体美劳,一个方面都不能落下”
为了给孩子们把课开齐,黄小林夫妻包揽了课表上的所有学科。除了语文、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黄小林还会带孩子们上好音乐课和体育课。每到音乐课,黄老师会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和他一起拍手唱歌,整个小村庄都能听到歌声。体育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除了一起做些简单的体操动作外,黄老师还会组织孩子们玩一些有趣的“乡土游戏”。废弃的轮胎,看谁推着跑得快,这样的体育运动既接地气,又锻炼
了孩子的身体。
教书之余,黄小林喜欢带孩子做些小发明。农家热水器、吸尘黑板擦等,这些小发明让学生多次获得省、市、县级荣誉,他自己也被评为县里的“优秀科技辅导员”。展示着一张张科技创新大赛的奖状,黄小林笑得合不拢嘴,他说:“这个教学点虽然小,但是我们的孩子德智体美劳,一个方面也没有落下。‘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我们从没忘记。”
新鲜陪伴记一方天地,几个孩子,一个小小的教学点,黄小林要守到什么时候?如果你问他这个问题,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直到送走最后一个孩子。只要还有学生需要,我就会站好最后一班岗。”日子清苦,但是黄小林觉得这30多年,收获比付出多得多。小小的双庙学校教出了商界、政界的成功人士,教出了回到家乡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也教出了养猪、养鱼大户。看着乡村的面貌一天天发生变化,黄小林更坚定了自己执着坚守的信念。
要改变命运,需要知识,更离不开这些热爱家乡、热爱教育、默默坚守、不求回报的人们。日日夜夜的陪伴,是黄小林对这个小村无声的告白;36年的辛苦付出早已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