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包饺子纪念谁(医圣张仲景)
冬至包饺子纪念谁(医圣张仲景)
  冬至包饺子纪念谁
  冬至包饺子是因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我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据说在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来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在他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汤以医治冻疮。
  张仲景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2023年冬至日是几月几日
  2023年冬至开始时间:12月22日 11:27:09
  2023年冬至结束时间:2024年1月6日 04:49:09
  2023年冬至农历时间:十一月初十
  2023年冬至星期时间:星期五
  2020-2030冬至时间表
2021年冬至时间
2020-2030冬至时间表
2020年
12月21日
冬月初七
2021年
12月21日
冬月十八
2022年
12月22日
冬月廿九
2023年
12月22日
冬月初十
2024年
12月21日
冬月廿一
2025年
12月21日
冬月初二
2026年
12月22日
冬月十四
2027年
12月22日
冬月廿五
2028年
12月21日
冬月初六
2029年
12月21日
冬月十七
2030年
12月22日
冬月廿八
  冬至的习俗
  北方冬至习俗
  北方人习惯在“冬至”这天吃饺子、馄饨。
  在北方流传着一句俗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每年到了“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相传,这一习俗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南方冬至习俗
  南方在“冬至”这天习惯吃汤圆。
  在南方流传着一句俗语:“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还代表团圆之意。
  冬至日该吃什么
  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数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数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年糕
  杭州年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节和冬至,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
  年糕有红、黄、白三,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小孩身高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如银黄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今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番薯汤果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
  冬酿酒
  此酒只在每年冬至前酿造一次,味道甜淡,清香扑鼻。斟酒入杯,酒香渐渐泛起、然后扩散,最后满室皆是暖暖的甜甜的香气,让人不饮先醉。不过冬酿酒度很淡的,老少妇孺均能喝上两杯。旧时的苏州冬酿酒是一种米酒,与桂花一同酿制而成,口味甘甜,泽金黄,隐隐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冬至团
  苏州人冬至夜吃“冬至团”。冬至团又称“稻窠团”,用糯米粉加馅料做成,馅料有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等,做成后用于祭祀、食用或赠送亲友。冬至团又称为“稻窠团”,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祭祀并互相赠送。现在仍有吃冬至团子的习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