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运用二十四节气进行幼儿食育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策略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项伟大的创造和发明,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关键途径。节气是人与自然经过长时间交流而形成的科学规律,用于指导人们的农业耕种等相关活动。近千年来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借助独特的行为方式传承、延续着节气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以及文化现象。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自然景观。二十四节气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如科学、健康、艺术等,而这些文化对于幼儿的情趣培养、审美意识提升、优秀品质塑造、科学态度形成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此,教师应合理地借助二十四节气开发幼儿园的食育课程。
关键词:民族文化;二十四节气;幼儿园;食育课程
前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人们的饮食现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怎么吃?吃什么?成为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话题。而如何让幼儿的饮食变得营养均衡,更健康、科学也是当前教育领域中最主要的使命。从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大多数幼儿园都非常重视食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并且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活动。食育活动以及课程的开发,不仅能更好地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正
确食物认知教育,还能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性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应该将幼儿实际的身心发展需求作为食育课程开发、实践的核心,并合理地运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打造和谐、自然的食育环境
新时代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表明:“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优质环境的创设与应用,能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食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需要优质环境的支持,让幼儿能通过优秀的食育环境获取深刻的感知,真正了解到食物与自然、身体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课程的研发以及实践下,环境的创设思路也越加清晰,经过多次研究后,教师可以将“二十四节气”作为主题,打造和谐、自然的食育环境,利用季节的变化引出自然环境的变化,以此激活幼儿的好奇心。从整体角度上来看,教师在择材料、系以及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应体现出环境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性、统一性,让民间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不再是简单的儿歌,而是让其成为食育课程环境中的一部分,成为帮助幼儿了解自然领域的重要桥梁。在创设环境期间,教师应与幼儿、家长共同实践,搜集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食
物、果壳等自然事物,通过具体的构思以及精妙的设计,制作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真正体现出自然与文化、课程结合的魅力。
二、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创设多样化的精彩食育活动
(一)教学活动
食育不单单是饮食方面的教育,其中更涵盖了对自然的认知、文明礼仪的培养以及健康习惯的养成等[2]。包含了众多区域的大量内容,从食育活动以及相关课程的研发、创办以来,教师除了要教授幼儿基础的知识内容以外,还应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节气教育融入日常的课程中。
比如,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气。所以,教师可以将清明作为食育教育主题,引导幼儿学习相关的古诗词,或者创办二十四节气歌的艺术活动。在夏季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将端午节作为出发点,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语言活动,或者带领幼儿共同参与赛龙中竞赛等,充分将食育教育活动与二十四节气完美融合,以此激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
(二)升旗活动
每当星期一的红旗缓缓升起后,幼儿的耳边会回荡着雄壮的国歌,鲜红的五星红旗就如热烈的火焰一般,随着朝阳升起[3]。看似简单的升旗仪式,其中却包含着无限的教育机会。所以,教师可以将“二十四节气”作为食育活动主题,并适当的结合升旗活动,随着节气主题的开展,让幼儿能更加了解节气的名称、由来、习俗、顺序等,掌握节气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从而实现食育的“认识、了解自然”等目标,让人与自然能得到和谐、统一的相处。
三、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合理膳食提供美味健康食物
在教育全面改革的征程中,幼儿园食堂可以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出发点,根据节气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出符合不同节气习俗的美食佳肴。同时,也要遵循药食同源的思想,在保证幼儿饮食营养充足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幼儿的自我机体免疫能力,让幼儿的身体得到良好、健康、均衡的发展。
比如,在立春时节,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甘、温、发散的食物,口味要清淡。如糯米、芹菜、菠菜等。同时,食堂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节气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口味喜好制作不同口
味的糯米丸子。香菜、芹菜这些蔬菜有助于幼儿的消化系统增强,能促进食物的吸收,还能温暖脾胃、补充气血;雨水时节,气候变化无常,这时要非常重视幼儿脾胃的保养,可以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所以,可以在幼儿的菜肴中增添大量的胡萝卜。此外,还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并根据食材的不同性质选择最合理的烹饪方式。如小白菜、菠菜等类型的蔬菜可以利用急火快炒的方式进行烹饪,以此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通过相应的热性均衡此类食材的凉性。而针对土豆、莲藕、山药这种根茎类食物,可以利用蒸、煮、炖等方式进行烹饪,这样能让幼儿更好地消化,减少脾胃的负担。通过二十四节气的指导,能让幼儿吃得更科学、健康、营养,而且也会让幼儿园的食育课程研究变得更加深刻、精妙,为大量幼儿提供健康、营养的饮食保障。
结论:综上所述,要想全面开发、实践具有独特魅力的幼儿园食育课程,则需要大量传统文化的支撑。而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二十四节气,对幼儿园食育活动的开展具有较高教育价值和作用,将食育课程与二十四节气巧妙融合,能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也能激活幼儿的爱国情怀,更有助于食育课程研发地推进,促使幼儿在了解自然、崇尚自然的同时真正回归自然,进而实现预期的食育课程实践目标,让幼儿在优秀饮食文化、良好饮食习惯的陪伴下,健康、茁壮地成长、发展。
立春吃什么传统美食参考文献:
[1]陈冠灵. 地域特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的意义考察及策略探究[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3):131-133.
[2]李娅,卢清. 近五年我国幼儿园食育研究现状解析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 教育观察,2021,10(16):5-10.
[3]樊婷婷. 民族地区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以黔西南布依族糯食文化为例[J]. 贵州教育,2021,(05):22-2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