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方立冬吃什么传统食物整理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在立冬节气到来之际,也就是冬天正式开头的时候。那么北方立冬吃什么传统食物呢?下面我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北方立冬吃什么传统食物
1、立冬的传统食物:萝卜老鸭煲
特别正统的冬季滋补汤,一般说来,萝卜在冬季的养生功效不亚于人参,老鸭和萝卜的搭配能将二者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此外,这款汤味道醇厚,香浓,适合一家人食用,就连挑食的孩子也会爱上它。这款汤也可以做成酸萝卜老鸭煲,会更加开胃。
2、饺子的来历
北方人最爱的食物之一,也是立冬传统美食top3,饺子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做出各种馅儿,沾着酱汁食用,满满都是幸福味道。
3、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立冬之夜全家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连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4、吃狗肉的习俗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头的。相传,汉高祖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殊鲜美,赞不绝口。从今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酿黄酒,去冬泳
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是个重要的节日,历朝历代的帝王一般都要率领文武百官到都城北郊设坛祭祀,这是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民间则更注意立冬的吉利意义。
立冬之日开头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头到其次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过去立冬,河南、江苏、浙江一带民间还有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的活动,称为“扫疥”,以求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健康过冬。
今日,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此迎接冬天的到来。另外,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也都用冬泳这种方式度过这一天。
倭瓜饺子涮羊肉
冬季草木凋零,万物闭藏,人的饮食养生也进入“藏”的阶段,即进补。俗话说:“冬天进补,春天打虎。”“补”是冬季食俗一大特点。
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立冬讲究吃饺子。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立冬是秋冬之交,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有的地方立冬有吃南瓜或软枣的风俗,在天津河东“
老天津卫”聚居地,人们吃倭瓜馅的饺子。
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立冬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跟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蒜吃,别有一番味道。
至于清代宫廷,立冬的法规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属温补,有利五脏,五脏热了,自然就可以抵挡冬季的寒冷。
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老北京的涮锅讲究铜锅炭火,汤底澄清,只需加入姜片、葱段等。炭火烧得锅里清汤滚热,拿着筷子夹着红白相间、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汤里这么一涮,肉一白就放在冷的麻酱料里那么一蘸,入口即化,酱香肉香合二为一。
熬草根汤,舂交冬糍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
健胃、强腰膝的功能。
立春吃什么传统美食 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赐予。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殊留意吃生葱了,以反抗南京冬季湿寒,削减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时也学着北方人吃起了生葱。
不过南京人究竟是南方人,吃起生葱远没有北方人那样豪爽潇洒,但也不失英勇和睿智。只要一到立冬季节,家里的餐桌上就多了个小碟子,平常里面只留有香醋什么的,可一到开餐前主妇们就会添上绿白相间的剁碎的葱末,再滴上迷人的香油。再有烧肉、烧鱼装盘后不忘特意撒满一层南京特有的香葱,要想吃鱼或肉那鲜葱花就一并下肚子了,既吃了美食,青
白玉般的葱儿又送来冬季里的健康。
立冬食蔗齿不痛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上述不论南瓜糯米,还是羊肉大葱,在传统养生学中都属于温热的食物。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
在台湾,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很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羊肉性温热,常吃简单上火,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因此,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凉爽、解毒、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笋、菜心等;而红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在福建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由于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爱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以前在当地乡下还有劈蔗的嬉戏活动。参与者手握一根完整的甘蔗,把蔗节上的芽和气根削去,然后站到凳子上,左手按住蔗秆,使其稳立在地上;右手拿着刀,刀背朝着尾稍,听到一声:“一、二、三、开头——”的号令后,快速把刀口翻转过来,疾速朝蔗秆中心直劈下去。只见刀光一闪,势同破竹,转瞬一根甘蔗直刷刷地被劈为两片,先完成者为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