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纲要
(试行)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诗文是古老文化的精华。经典诵读,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弘扬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净化了学生的灵魂,还能逐渐完善学生的人格。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主要载体,它凝聚着中华五千年的智慧和人文精萃,是中国文学的核心,也是我们应该传播的瑰宝。我们各学校将以本纲要为指导计划,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打基础,养习惯,善积累,激兴趣,勤实践,提能力”学生成长要求,切实培养学生善积累的能力,特制定本实施纲要:
二、诵读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国学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理解国学经典,以国学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5、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三、诵读内容
特以《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必备古诗1--75首)与《传统文化》等内容为主。
年级 | 传统文化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 ||
上学期 | 下学期 | 上学期 | 下学期 | |
一年级 | 第1--8课 | 第9--16课 | ( 1——7) | (8——14) |
二年级 | 第1--9课 | 第10--18课 | (15——21) | (22——27) |
三年级 | 第1--2单元 | 第3--4单元 | (28——33) | (34——39) |
四年级 | 第1--2单元 | 第3--4单元 | (40——45) | (45——51) |
五年级 | 第1--2单元 | 第3--4单元 | (52——57) | (58——63) |
六年级 | 第1--2单元 | 第3--4单元 | (64——69)关于黄河的格言 | (70——75) |
四、诵读时间
1.每周利用地方课程组织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程参与并做到全,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吟诵,注重学生诵读的验收和评比。
2.利用每周的大阅读时间展示诵读成果。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课前五分钟阅读展示时间,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机会阅读经典。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五、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平时激励,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六、监测方式
(一)对教师的评价:
1、按学校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计划,有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如“每日一星”、“诵读能手” 、“每月一赛” 等)有落实,效果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