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起承转合
近体诗的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一种经典的诗文写作结构章法的技巧。了解这种章法技巧,有利于我们写诗作文,也有利于我们对诗文结构内容的理解。古典诗歌中的近体诗,特别讲求格律章法,所以,要想更好地理解近体诗、鉴赏近体诗,不可不讲“起承转合”。
绝句四句、律诗四联,往往与“起承转合”依次一一对应,虽有例外,也不多见。所谓“起承转合”,一般认为是这样的:
起:破题开启全篇,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起句往往以写景为主,也有写情或议论的。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直接以“空山”“晚来秋”点题总起,概写秋天傍晚时山中雨后之景,同时也奠定全诗闲适清幽的基调。
承:紧承起句,是对起句的延续、深化、补充或具体阐释。颔联对上一联作进一步的表述,使读者有听下回分解的感觉。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承接首联,继续写傍晚山中雨后之景,也是对首联进行延续和具体补充。“明月”扣住首联“晚”字,“清
泉石上流”则是“新雨后”的结果。
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两联写景,此联则转向写人物活动,与前两联形成一静一动的相互映衬,让山林不再死寂,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生气和活力。诗境要开阔,意蕴要深厚,转句就必须合理、恰当。特别是在绝句中,一首诗的优劣,往往与转得好不好直接相关。比如传说唐伯虎写的这首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前两句极其平淡无味,然而第三句一转,写登高远眺之景,诗歌顿时境界开阔,诗味十足。
合:合句是全诗的结尾,往往具有收束全篇,点出主旨的作用。在律诗中,合句一般是前三联诗意的最后合成,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大意是“任凭那些春天的花草凋谢枯萎,我这隐居山中的人自可留居”。潜台词是:此时的山中虽然不像春天那样芳草鲜美百花娇艳,却有着春天没有的独特秋景,正是这些动人的秋景让我留恋留居。一二联写景,第三联写人:都是写秋天傍晚时山中的场景。
正是看着这样的景象,诗人才生发出留恋山中不愿离去的想法: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这就表现出了作者的情感,点明了诗歌的主旨。在绝句中,结句是承接第三句,又或隐或露地照应前边一二句。合句即第四句“结”,往往是诗的最精彩处,是作者画龙点睛之笔。结句一好,全诗尽活,顿然生辉。结句应如撞钟,馀音袅袅。结句讲求“语绝而意不绝”,言有尽而意无穷。在内容上,转和合往往是一承而下,紧紧相连。比如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两句即为转合,以议论结尾,点明“悯农”主旨
一.起句
1、明起:-所谓明起者,为开口即将题面说出,毫无些许做作。
举例:
虢国夫人――杜甫
虢国夫人承主恩,
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
淡扫娥眉朝至尊。
开门见山,就是明起。 
虢国夫人承主恩——开门见山说 得到皇帝的恩赐,
平明骑马入宫门——承主恩的结果,就是可以骑马入宫,无上的荣耀。
却嫌脂粉污颜——从骑马入宫的行为,转向对夫人容貌的描写。
淡扫娥眉朝至尊——合的很简洁,也是对上一句作交代,嫌脂粉污颜,那怎么办呢?淡扫娥眉,不用脂粉。朝至尊,接应首句的“承主恩”。而且敢于“淡扫娥眉朝至尊”,更体现了她在皇帝面前的随意和任性,更表现出了她的受宠之深。
结构很明显``跟完美的跳水动作一样,一气呵成。起句直接点题 就是明起。
2、暗起-暗起者不见题字,而题之本意固在焉, 
暗起比明起的难度在于表述的技巧要更高,要抓住事物的独特的特征,尽可能少的使歧义产生。
3、陪起-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
举例: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首句不言“寒食”,而言“春城飞花”由眼前之景况,而引出题目来,此谓之为陪起也。
寒食,是清明的前一天,也是春花灿烂的时候,所以用春城飞花这个眼前景来写出来,其实
这个做法应该叫“比”。说明一下,这个春城不是昆明,而是长安哈,今天的西安。
4、反起-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
举例 :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雨中黄叶树 一秋天的景。孤寂,沧桑感。来衬托出作者白头人,说明作者的败落。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这个意思是 自己被贬官已经很久了。亲人还频频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
为什么能感觉这里有喜?一个贬官的人,贫困潦倒,还有亲人来频频探望,而不是一个个疏远他, 所以作者欢喜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霍家亲:也叫蔡家亲 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题旨为「喜」,而作者却从静夜无邻,荒居寂寞之景况叙起,而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这个反起,作用在于欲扬先抑。先悲,所以更能突出喜,与题目的结合还是有机的。反其道来托出主题。反起的突出情感作用更大些。
5、引起-论及引起之法,即是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其实“此法与陪起相类似”,或者就归为一类,也未为不可。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6、兴起-兴起乃是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之本意。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出。以忽然想到的事情作起,即兴而吟,就是所谓的兴起。
渡汉江――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入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意思题目为“渡汉江”,却就心中所感于旅居岭南之外,年复一年而音讯断绝,以引出题旨,此之谓兴起。 
二.承句
承,在绝句中是第二句;在律诗中是第二联,颔联。
好的承句一般来说比较少,为什么呢 ?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写绝句,重心在结尾,写律诗,重心相对前移了。律诗一般在两联。
《诗学概要》里说到:诗之承接之法,应注意与题目之关合,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贯注之妙。
承句的主要作用在于连贯气脉,使诗读来应该流畅、酣畅。承句的成功与否,就是要看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也对应了上面的“应注意与题目之关合”
上面我们说了起句有多种起法,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兴起等等,其表现力不一样,表现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把过度的任务全部交给下句或下联了,这就要求承句对上句的表现做出修正。或者做出补充。如果起句是暗起,承句就担负说明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