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结合思政课教学反思总结
小学美术结合思政课教学反思总结
一、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渗透德育教育
画画和搞一个小制作是小学生的最爱,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动手操作,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动手操作,不仅能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道德品质,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动手操作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动手制作班旗或班徽,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一制作过程,增强学生热爱班集体的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游戏环节:首先,将学生分别分成几个设计组、采集组和制作组,设计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师治班理念和自己的意愿,对班旗和班徽进行设计;采集组是采集整个制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原料;制作组要根据以上两个组的计划和安排来进行制作……整个过程一条龙,其间既有他们之间精诚的团结协作,更有他们美好的愿望。最后由同学们对各组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也可以发表意见,最后选出最好的作品……整个制作过程,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渗透了德育教育。
二、在启发式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就要对整个美术教学环节进行设置与规划,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有效的课堂时间,还通过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启迪,让学生通过对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能很好反映现实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现象的弊端和改正的重要性。如为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辨别能力和领悟能力,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关水龙头等小视频,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美,进而启发学生我们学习美术的目的,就是发现美、鉴别美,创造美……这样在美术课堂的启发式教学中,就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鼓励并号召学生从小事做起,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素质的人。
三、开展美术鉴赏课,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鉴赏在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让学生通过鉴赏对一些事物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有所体会,在此基础上,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并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想象力极为丰富。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适时开展美术鉴赏课,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意识。教师在美术鉴赏课中,可为学生
展示能很好反映我国古典文化的一些艺术形式。如一些版画、油画、雕刻和脸谱等,通过对这些艺术形式的鉴赏,让学生了解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和悠久的历史,了解我国艺术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懂得我国文化艺术的精粹所在,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促使其有责任有义务地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四、借助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总结实践是学习的折射与反映,实践活动也是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美术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实际,充分利用一些重要节日,带领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以此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如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即“调查身边错字、别字”活动,对此,教师可安排学生搜集汉字的相关资料,或图片或文字或一些影像资料,让学生体会中国汉字所蕴含的独特美;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到街上,对错别字进行大搜集,并向相关人员提出修改意见,以此来捍卫汉字的神圣和美感……这一过程丰富了学生美术知识体系,也促使学生对汉字文化产生敬畏之感,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自然也就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各种
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体味美术学科魅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其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促使学生德与智平衡、协调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