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的调研论证报告
关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的调研论证报告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调研基本思路与目的:
为使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更符合市场需求,缩小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调研”人员根据职业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标准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以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分析我校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可行性,为我校拟订商务英语专业设置方案提供依据。
二、调研的具体方法与过程:
1、根据职业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标准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开展调研工作,提升调研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2、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目标就业企业进行岗位能力需求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有湖南省、浙江省和广东省10家企业;
开机后显示器没反应
3、对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学校进行调研,进行实地调研的职业学校共8所,参与问卷调查的职业学校共6所;
4、对本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共有35名毕业生参与座谈,并填写问卷;
汉字的手抄报
银行贷款流程
5、从互联网上查阅所需信息。
三、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调研
根据近几年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市场需求,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向缩小在国际贸易领域、服务行业及教育培训机构,所有调查主要围绕国际贸易市场进行。
1、国际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际经济继续发展,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亚洲、欧盟、北美等主要进出口市场的需求依然呈增长态势,印度、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方兴未艾。 2006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 20%,超过1.7 万亿美元;《2007 年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3.5%,是2001年加入 WTO 以来进出口总额增幅连续第六年超过 20%,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美元,进出口规模比2001年翻了两番多。贸易顺差继
描写雨的好段
续扩大,全年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619亿美元,我国各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涉外文秘、商务翻译等方向,但鉴于市场的日益细分,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建议在商务英语专业每一专业方向下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仅集中在国际贸易一个方向,在此方向下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分为外贸业务开发、外贸跟单、外贸单证、报关、报检、国际货代六个专门化方向。
2、我国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产品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就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而言,2007 年,机电产品出口额 701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7.6%,占出口比重达 57.6%,比上年提高 0.9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3478 亿美元,增长 23.6%,占出口比重达 28.6%。中国政府倡导从传统的‘重出口轻进口’,转为促进进出口平衡。贸易摩擦形势严峻。主要特点如下: (一)进出口增幅差距明显缩小,但顺差总额继续扩大; (二)出口价格有所提高; (三)一般贸易进出口增幅超过加工贸易 3.9 个百分点; (四)民营及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国有企业出口增长缓慢; (五)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势头良好; (六)纺织纱线及制品、服装、鞋类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七)与各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发展状况良好。
去痘印最有效的产品3、国际贸易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截至 2004 年底,我国外经外贸经营管理和营销人员达 250 万人;据海关总署统计,截至2006 年底,在海关注册的报关从业人员目前已达 74878 人;国际货代从业人数近 45 万。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年龄和学历要求并不严格,平均年龄40 岁,大专或中专学历,工资收入差别较大。 5 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达到 36 万家,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 10 位外贸专业人才计算,就需要 180 万人。而根据教育部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 13 万人左右,即使 13 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也只能培养出 65 万外贸人才,尚有100 多万人才的缺口。缺乏人才类型有 3 个层次:外
王志文主演的电视剧
贸决策人员:供求欠缺三分之二以上;外贸经营管理人才:供求欠缺三分之一以上;一般外贸专业人
才:服务外贸人才估计供求欠缺70%到80%。企业对外贸人员学历要求大多为大专以上,具有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和报检员资格证书的人才非常紧俏,工资收入高。
从 10 家企业返回的《外贸人才岗位能力要求》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对就业人员学历要求并不高,一般大专、本科学历即可,有些职位只要求高中、中专学历以上,50%的企业认为只要能胜任即可。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6 级以上最佳(33.3%),听说能力最重要(61%)对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能力要求:基本办公文字表格处理、图片处理、电脑维护能力,尤其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能力;认为为关键能力的有:沟通交流(25.42%)、表达(18.64%)、适应能力(15.25%)、学习能力(11.24%)认为为关键素质的有:负责(22.73%)、诚实守信(19.70%)、细心(18.18%)、吃苦精神(13.64%) 72.13%的企业认为个人素质比专业能力重要。
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归纳如下: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
基本素质: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良好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交际能力、演讲表达、职业规划能力;具备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运输和保险、外贸英语函电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交际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一定英文商务文件的阅读能力、一定英文
商务函电及报告的写作能力和一定商务翻译能力;掌握一定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贸易国概况,具备与不同国家客户交流合作的能力;Internet 应用和信息检索能力;基本办公文字表格处理、图片处理、电脑维护能力。
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贸业务开发方向:掌握国际贸易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国际展会知识、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基础知识;具备通过不同渠道(电子商务、展会、商会、商务参赞处、商业目录等)开
发客户的能力;熟悉外贸流程中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报检、报关、装船、提单、交单、结汇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具备指导跟单员、与外贸流程各环节所涉部门协调的能力。外贸跟单方向:掌握企业/工厂治理、公共关系、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进出口货源治理等基本知识;具备业务跟单或生产跟单能力;具备与外贸流程各环节所涉部门协调的能力。外贸单证方向:掌握英文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海运提单、保险单、原产地证和商业汇票等国际商务单证制作和验审等方面基础知识;具备收证、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等一系列业务处理能力。外贸报关方向:掌握报关业务基础与实务、外贸商品学等基础知识;具备海关报关操作能力。外贸报检方向:掌握报检业务理论和实务相关知识;具备外贸报检能力。国际货代方向:具备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运输保险、国际物流等方面基础知识;具备国际货物代理和物流操作能力。
4、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外销员资格证书/国际商务从业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
证员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这些证书社会认可度高,成为进入国际贸易行业工作的敲门砖,与职业岗位之间有密切联系。
5、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商务英语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的主要招聘渠道和使用比例如下:报纸占14% ,网络 93% ,招聘会 51% ,本公司员工推荐 43% ,其他 11% 。调查中高职学生在企业员工的比例达到 33%,但由于70%参与调查的企业有我校毕业学生,该数据可能有失偏差。
四、商务英语专业现状调研
1、商务英语专业点分布情况和在校生数:参与调查的职业学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专业方向包括国际贸易方向、国际金融方向、涉外文秘方向、商务翻译方向等。招生规模都不大,在校生数均为 300 左右。
2、调查结果显示,毕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国际贸易(占30% )、涉外秘书(占15% )、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岗位(占
12% )、旅游服务(占9% )、酒店服务(占17% )、其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占10% ),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大的行业(占7%)。
3、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显示,各院校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主要为英语语言类课程、商务类课程和两者交叉的课程,其中语言类课程高达 73%的比重,主要开设有:综合(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实用翻译、英语国家文化、英语语法、英语语音等;商务类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国际金融、会计学基础、国际商法等;交叉性课程包括: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设置上的特征归纳如下:1)语言类课程比重较大。原因一为大多院校认为语言基础比商务实践能力更为重要,商务实践能力上岗即会,而语言基础非一日之寒可解决,较强的语言基础有利于毕业生可持续性发展,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二者大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招生时并未在学生英语成绩上设置入学门槛,导致学生英语入学基础并不太理想,需要大量时间强化才能取得质的飞跃;三者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计教师大多为语言类专业科班出生,并非来自具体行业,对语言教学较为偏重。但行业调查显示,对企业而言,员工语言能力固然重要,但企业更希望得到即刻能上岗、对外贸流程非常熟悉的员工,大多应届毕业生在外贸流程操作能力和专业背景知识上欠缺太大。调查显示,企业最为头疼的是,企业花了 1 年时间培训后,毕业生跳槽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是否应更侧重专业技能,有待课程设置者思考。
2)课程设置上仍呈现语言+商务三明治式的合成,没有走两者融汇整合的道路。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置者认为语言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如果仅局限在商务领域,太过狭窄;市面上有一些渗透了商务内容的语言基础类教材,但课程设置者对此类教材的可用性和科学性持怀疑态度。
3)商务类课程由于课时有限,呈现出过于宽泛的特点,大多设置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国际金融、会计学基础、国际商法等商科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课,只能给学生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大多没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