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研究金融创新有哪些
入世后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研究金融创新有哪些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金融产品品种少,规模小,收益低,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网上银行、租赁、个人理财业务等只是少量开办,仍处于探索阶段;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等方面,尚有可观的发展空间,还处在待发展阶段。从已开办的新业务的发展水平来看,由于受到来自内外部的约束限制,商业银行新业务的发展规模较小,在银行的整体业务规模中占比低,难以起到调整优化整体资产负债结构的作用,也难以产生相应的规模效应。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
2.金融创新主要表现为数量扩张,质量较低,技术含量低。现有金融创新的重点放在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科技含量小的外在形式的建设上。此外,由于金融创新主体素质不高,创新的内容比较肤浅,手段也比较落后。
3.金融创新效率不高,缺乏适合市场发展的银行产品的创新机制。一是没有准产品创新的切入点。中资银行产品创新难,主观上反映出其在政策把握上的担心,怕政策违规,怕承担责任;
客观上反映出中资银行的产品研发人员对政策法规的研究、企业需求的了解和融资业务的理解深度不够。二是信贷风险控制的经验不足,手段有限。未针对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客户需求,制定出银行产品的风险检测标准。三是中资银行的激励机制错位,产品研发人员的待遇不如一线营销人员,导致对产品创新的推动力度不够,研发人员没有应有的定位,研发资金不足。
二、当前银行金融创新不足的原因分析
1.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企业创新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不完善。由于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国有商业银行产权,银行只是在政府授权下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经营目标往往受制于政府的社会偏好,国有商业银行被迫承担大量的社会职能,导致其经营目标的多元性,必然弱化利润最大化目标。由于所有者虚置,处于代理经营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最终所有者的监督激励,或者监督激励成本过大而不可行,表现在经营过程中墨守成规,不愿承担失败的风险,不能有意识地、主动地通过金融工具、服务方式的创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金融机构动力不足。
2.金融创新理念亟待更新,指导思想不明确。在金融创新观念上有两种极端。一种是为了逃
避监管,或利用监管和政策方面存在的某些漏洞进行创新,这些业务在短期内可能会给部分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潜在的风险很大。另外一种就是中资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金融创新理念方面的一个重大差异,表现在外资银行一般认为只要在央行的规定中没有明确的限制,在创新时都可以涉及,而中资银行则认为只有央行明确可以涉及的领域才可以搞创新。中资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建立客户价值评价体系和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市场定位不明确,产品开发不系统,缺乏市场营销的观念,相应的服务和科技手段不配套,盲目开发,造成一些业务推出后市场反应平淡,收效不大。
3.宏观环境、金融监管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首先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制约了金融创新的步伐;其次是银行间非法竞争、恶性竞争现象依然存在,金融体系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第三,仍然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金融管制扼制了金融创新的有效空间;第四、现行的合规性监管压制了金融机构创新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创新的消极监管和被动的事后监管约束了金融创新的发展,同时对创新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三、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基本对策
1.加大金融制度创新力度,培育中外资银行有序竞争的良好创新环境。首先、加强社会信用金融业包括哪些
制度建设,改善金融机构经营环境。一是要加强目前人民银行贷款证管理系统建设,完善银行对贷款的管理环境。二是要分别加强个人和企业联合征信系统的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塑造个人和企业信用新形象。三是要加快制定有助促进信用环境建设的专项法规,如保护信息收集、技术处理、信息披露的有关法规,保证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其次、全面修改和整理现有的金融法规文件,尽快形成与国际立法接轨,又符合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资产实力、资本标准、业务范围、内控制度、信息披露、违法处理等方面作出详尽的规定,保护和促进中外金融展开公平竞争。
第三,完善金融创新的市场机制。一是要逐步取消现行的利率、汇率管制,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二是要缩短金融业分业管理体制的历史阶段性,在条件成熟时放松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界限,使我国金融机构能与外国金融机构保持平等的竞争地位;三是要有步骤地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允许更多的外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市场更要向国内资本开放,多方并举,为金融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四是注重培育和引导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引导市场需求。
2.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金融业的整合与重组。首先,在确保国有产权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尽可能使产权分散,优化产权结构,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银行公司化改革中,必须保障产权的流动性,确保外部约束的实现,强化激励与制衡机制,从而塑造金融创新的动力机制。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机构,重组整合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消除国有银行垄断,促进金融业竞争,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其次、加强金融业的整合,大力推进中资银行业的重组。一是对地方所属金融资源进行整合,应争取组建跨行业的金融控股集团。实行“集团混业、法人分业”的集团模式,发挥集团优势,在资金调度、风险分散、业务信息和综合服务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并协调集团内机构间的业务代理和业务合作。二是吸收民营资本和外资,条件成熟也可以在国内或国外上市。逐步扩大资本和经营规模,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金融集团。同时通过强化银行外部约束,外资股东、社会公众股股东可以作为系统外的力量对原内部力量形成制衡,促进银行体制的改革。
3.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品、服务创新,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首先,加大资产业务创新。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相关法律限制和政策支持范围的前提下开展有关投资银行
业务,一是开展融资安排业务,包括安排债务重组,本外币项目融资,特许权项目融资业务代理等。二是为企业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提供咨询、策划和安排,提供资金融通、购并贷款。三是以财务顾问角开展或与证券公司合作开展企业境内改制上市业务,但不介入发行、承销和交易工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