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十三篇)完整版全文原文译文蚊子更爱咬什么样的人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
今存《孙子兵法》约五千九百字,共十三篇。全书以谋略为经线,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而成。十三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它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部署作战的理论,其中既有对战争规律的总结,又有对具体军事谋略的阐释。每一篇各有特,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托,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译文】
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生死安危,也是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不可以不深入考察研究的。
因此,军事家必须研究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情况,比较双方的谋划,来取得对敌我双方形势的认识。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政治,就是要让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使得他们能够誓死忠君,而不害怕危险。天时,就是指用兵时昼夜晴雨、寒冷
酷热、四时气候的变化。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将领,就是说将帅是否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护部属,勇敢果断,治军严明。法制,就是指军队组织体系的建设,各级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以上五个方面,作为将帅,都要充分了解。充分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就不能打胜仗。要通过对双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来求得对战争形势的认识:敌我双方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兵众更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明?我根据这一切,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
若能听从我的计谋,行军打仗就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不能听从我的计谋,行军打仗就必败无疑,我就离去。君主权衡利害采纳我的方略,于是就会造成一种有利的态势,这是有助于实现军事目的的外部条件。所谓态势,就是凭借有利于自己的原则,灵活机变,掌握战场的主动权。重庆著名景点
求职范文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想打;明明要向近处进攻,却装作要攻打远处;将要进攻远处,却装作要攻打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利益
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打他;敌人强大,就要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势强盛,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暴躁易怒,就要挑逗起他的怒气;敌人谨慎,就设法使之骄横;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团结,就设法离间他们。要在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所有这些,是军事家指挥艺术的奥妙,是不能事先传授的。
开战之前,在庙堂之上就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获得胜利的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获得胜利的条件缺乏。所以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更不用说那些战前根本就不进行谋划的了。我根据战争双方的战前谋划来观察,胜负的结果也就很明显了。
【译文】
孙子说:用兵作战的通常规律是,动用轻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将士十万,同时,还要远道运送粮草。至于前方后方的费用,诸如招待来宾使节,补充维修兵器的费用,供给各种车辆和盔甲的费用等,每天得付出千金,然后,十万大军方可出动。
以十万大军出征作战,贵在速胜。战争旷日持久,就会导致士卒疲惫,锐气受挫。攻打城池会使兵力耗尽;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财力难以为继。士卒疲惫,锐气挫伤,实力耗尽,财力枯竭,就会招致其他诸侯国乘机入侵。到那时,即使是足智多谋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
所以,在用兵上,只听说有指挥拙笨但要求速战速决的,从未见过指挥灵活而要求战事旷日持久的。长久地对外用兵而能对国家有利的,从来没有过。所以说,不完全了解用兵之害的人,也就不可能完全了解用兵之利。
善于用兵的人,他们不会再次征兵,军粮也不用多次从国内征收。军用器材物资从本国取用,粮食给养在敌国筹集,这样,军队的粮食就会够用了。
国家之所以因为用兵而导致贫困,就是由于远道运输。远道运输,就会使百姓陷入贫困的处境。在靠近大军集结的地方,物价必定会上涨,物价上涨就会造成国家财力枯竭,国家财力枯竭便会加紧向百姓征收赋役。这样,人力耗尽,财力枯竭,就会使国内十室九空。百姓的收入将要耗去十分之七,国家的财产,也会因为诸如车辆的损坏,马匹的疲惫,盔甲、箭弩、戟盾、大橹的补充,以及大牛大车的征调,而耗去国家财力的十分之六。
所以,明智的将帅总是务求在敌国境内筹集粮草。消耗敌国一钟粮食,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消耗敌国一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
所以,要使将士们英勇杀敌,便要激发他们同仇敌忾的士气;要使士卒勇于夺取敌军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在车战中,凡夺得敌方战车十辆以上的,应奖赏首先夺取战车的人,并且要更换上我军战车上的旗帜,混合编入自己战车的行列。同时,还要善待俘虏,保证他们的生活供给。这就是所说的既战胜敌人,又能增强自己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用兵作战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可旷日持久。
所以,懂得用兵的将领,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也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以能使敌人举国降服为上策,而击破敌国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击溃敌人的军队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打垮敌人之旅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部士卒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打垮他们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伍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击溃他们就略逊一筹。所以百战百胜,
并不就是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这才算是最高明的。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取胜;再次,就是直接与敌人交战,击败敌人的军队取胜,下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选择攻城的做法应该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制造攻城的大盾和四轮大车,准备攻城的器械,需要数个月才能完成,而构筑用于攻城的土山,又要花费几个月才能完工。如果主将难以克制愤怒与焦躁的情绪,像驱使蚂蚁一样驱使士卒一个接一个地爬梯攻城,结果导致士卒损失了三分之一,而城池却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啊!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依靠交战;攻占敌人的城池而不依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依靠和敌人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所以,自己的军队没有疲惫受挫,而又可以取得圆满而全面的胜利,这就是以谋略胜敌的方法。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拥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拥有两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使敌人分散;兵力与敌人相等就要努力抗击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要撤退;兵力弱于敌人就要避免正面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一直坚守硬拼,就势必为强大的敌人所俘虏。
宋承宪最新电视剧将帅是国君的助手,如果辅助周密,国家就一定强盛,辅助有疏漏,国家就一定衰弱。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能前进而强迫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能后退而强迫军队后退,这就是所说的束缚军队的行为;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就会使将士产生迷惑;不懂得作战的灵活与权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产生疑虑。军队既迷惑又心存疑虑,那么,诸侯列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随之降临了。这叫作自乱其军,自取灭亡。
所以,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够胜利;了解兵多和兵少的不同作战方法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同心同德的,能够胜利;对敌来犯早有准备的,能够胜利;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的,能够胜利。上面这五种,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每次作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的情况,只了解自己的情况,那么,会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人的情况,又不了解自己的情况,那么,每次用兵都必定失败。
【译文】
孙子说: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方战胜,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不会被敌人战胜取决于自己,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的有机可乘。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但却不可能做到使敌人一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但是不可强求。
想要不被敌人战胜,在于防守;想要战胜敌人,在于进攻。实行防御,是由于兵力不足;实施进攻,则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军队,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善于进攻的军队,展开自己的兵力就像从九霄而降,所以,既能够保全自己,又能取得胜利。
预见胜利不超越一般人的见识,这算不上是最高明的。通过激战而取得胜利,即使是天下人都说好,也不算是最高明的。因为能举起秋天鸟兽新长的毫毛称不上力气大,能看见日月的光辉算不得眼睛亮,能听到雷霆算不上耳朵灵。古时候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取得胜利,都是战胜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因此,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既不显露出智慧的名声,也不表现为勇武的战功。但他们取得胜利,却是不会有差错的。他们之所以不会有差错,是由于他们采取了必胜措施,战胜那些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总是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又不放过任何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
队总是先创造获胜的条件,而后才寻求同敌人决战的机会。而失败的军队,却总是先盲目地同敌人交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
李湘孩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