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应用举例
第一章: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
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5种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3种过程的交互过程。
2、学习与教学因素
教学五要素:
a.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b.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c.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
d.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
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
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
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3、学习与教学过程
三过程:
a.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b.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c.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
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2、发展时期——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
3、成熟时期——正在形成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4、深化拓展时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一)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1、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基本过程: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
2、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
(二)教育行动研究
1、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的参与者(教师、学生、校长等)所采用的一种自我反思
式的探究,以此提高参与者对实践的理解并促进自身的教育实践。
2、特点:
a.为行动而研究
b.对行动进行研究
c.在行动中研究
d.在动态情境下进行研究
3、过程: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三)设计型研究
设计型研究:旨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改进根据有关原理与先期研究而做出的教育
设计设计。
第二章: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萌芽阶段)
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
2、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式形象思维阶段)
感觉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初步的逻辑思维阶段)
凭借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体运算。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能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对命题进行逻辑推演。思维灵活。
二、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说明了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展问题。
(一)活动论
人的心理受劳动活动制约,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二)符号中介论
从活动论出发引申出工具中介思想,强调人的心理活动与劳动活动都是以工具为中介的。
两种工具:①物质工具②心理工具
(三)内化论
从外部心理过程结构向内部心理过程结构转化的过程就是内化过程。
三、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1、信任对怀疑(0-1.5岁)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
2、自主对羞怯(  1.5-3岁)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儿童主动参与活动,并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绪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儿童面临来自家庭、学校和同伴的各种要求与挑战力求保持平衡而形成一种压力。
5、角同一性对角混乱(12-18岁)个体开始体会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个体的人际交往
7、繁殖对停滞(30-60岁)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能力或特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接受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体获得了自我完满感。
否则,陷入绝望并因此害怕死亡。
四、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认识,自
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两个方面:主体的我——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客体的我——被觉察到的我
结构:自我认识(认知成分)、自我体验(情感表现)、自我调节(意志成分)
五、自尊
1、自尊: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
2、先决条件:
a.重要感。觉得自己的存在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
b.成就感。能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表现出成就,而且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c.力量感。感觉到自己有处理事务和适应困境的能力
第三章:
一、三元智力理论;
智力的三元理论——斯滕伯格★
1、人的智力是由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实践能力组成,三种能力相对独立。
2、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方面: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方面分别构成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3、教学启示:
a.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的三个方面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
力的全面发展
b.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
c.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校中进行合理选择
二、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
1、感觉通道
类型:
a.视觉型学习者:习惯通过视觉接受学习材料,适合自己看书和做笔记
b.听觉型学习者:对语言、声响和音乐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较强,喜欢多听多说
c.动觉型学习者:对自己能够动手参与的认知活动更感兴趣
2、认知风格: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3、类型:
a.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b.反思型和冲动型
c.整体性和系列性
d.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四章:
一、学习的作用;
1、学习是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3、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二、学习的分类;
1、学习主体分类
a.动物学习
b.人类学习
c.机器学习
2、学习水平分类(加涅)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
解决问题的学习
3、学习结果分类(加涅)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4、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奥苏伯尔)
学习的形式(接受的、发现的)和学习的性质(机械的、有意义的)
5、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雷伯)
内隐:机体不自觉地获得某些行为的学习
外显:有意识的、明确需要付出辛劳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6、学习内容分类
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学习;③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7、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
正式: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工作后的继续教育中发生的学习。
非正式:指由学习者在自主的,在非正式的学习时间和场合进行的学习。
三、学习与脑
(一)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
关键期:指大脑发展的这样一个时期,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产生反应,以创造和巩固神经网络。(儿童某种能力的形成于培养,过了就难以形成)
(二)脑的特异化与学习
不同脑区执行特定的功能的性质。
脑的不同区域对特定的任务进行加工。
比如:听觉皮层对外部声音的加工额叶对认知活动的加工左半球的部分区域对语言的加工前:数学
左半球
后:语言
(逻辑思维能力)(“理智的”一半)
前:空间知觉——幻想
右半球中:动手操作—操作
后:音乐、美术——艺术
(创造能力)(“直觉的”一半)
(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用进废退)
1、可塑性: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因受学习、训练以及各种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动态的修
复或重组。
2、皮层表征变化表现:
a.特定脑区的适应
b.特定脑区的反应增强和范围扩展
c.不同脑区的相互激活或发生改变
(四)基于脑的学习
1、定义:指以人脑生就自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
2、意义构建和整体学习
意义构建:强调学习是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的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
整体学习:
a.学习者层面:学习是学习者作为有机体整体参与的,它涉及学习者的生理、心理过程,
涉及认知和情感等过程。
b.大脑层面:大脑的功能是整合的,学习不是大脑某个区域的参与,而是多个结构和功能
区域共同参与的结果。
c.学习对象层面:脑并不是对单个的、片段化的信息进行加工,而是一直在对信息所处的
复杂的整体情境做出反应。
第五章:
一、泛化与分化;
泛化: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的条件反应。
分化:指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做出条件反应。
二、强化理论;
1、强化: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和事件。
a.正强化(通过呈现愉快刺激增强反应概率);负强化(通过消除厌恶来增强反应概率)
b.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二级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
级强化反复联合,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c.惩罚: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导致反应概率下降的刺激。
Ⅰ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而降低反应概率。
Ⅱ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而降低反应概率。
三、行为的学习;
(一)新行为的塑造
1、行为塑造
2、顺向连锁塑造
3、逆向连锁塑造
(二)行为的消退与维持
消退: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维持:减弱甚至停止强化后对行为的保持
(三)行为的分化和泛化
分化: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做出反应
泛化: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
四、观察学习
1、注意过程:学习者会注意和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方面。
2、保持过程:学习者所记住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
*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