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实验:是自然实验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把儿童与青少年心理研究跟一定的教育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从而研究他们在一定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影响下某些心理活动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3.知识的同化: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知识和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进而被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来,其结果一方面是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了新的内容,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
4.问题表征:解决问题是理解问题的方式,即在心里对于如何进入问题空间产生一些看法。问题表征的形式有两种:语言表征和表象表征。
5.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6.认知结构:是指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模式,它的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别”。
7.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地投入其中学习。8.陈述性知识:是一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9.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做某事的知识,即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操作的知识。是个人无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10.智慧技能:指学习者掌握概念、规则并将其应用于新情境,这是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踏实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2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对变量的操纵,控制来深入揭示变量时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实验法的突出优势。
3 行动研究: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移动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
4 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指导下尤其在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是最近发展区。
5.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的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儿童大约在9—12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6支架教学:即教师或着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模拟各种文化的活动(如数学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等)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
7 智慧技能的学习: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
8 动作技能的学习: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如敏捷,准确,有力和连贯等)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
9 练习律:指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练习次数越多,影响刺激和反应之间稳固程度越强。10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11 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合,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12 消退:经典性条件作用
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的强度逐渐减弱,条件反应甚至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消退
13分化:如果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就可以导致条件作用的分化。14泛化:经典性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用条件反应,这被称为条件作用的泛化。
15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16 效果律: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争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中联结就会减弱。
17 学习的顿悟说:顿悟说认为人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境的当前结构,以弥补问题的缺口,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的突出特点的顿悟,即对问题情景的突然顿悟。18连续接近技术:也叫做塑造,是指通过小步强化达成最终目标。具体而言,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19 强化:是指能后争强反应率的后果,强化有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20 惩戒:指使的行为频率减少的结果,惩罚也有两种类型,正惩罚和负惩罚
21 普雷马克原则:即用高频的活动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区强化学生参与不喜欢的活动区。22观察学习:只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机动四个子过程。
23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24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25认知示范:通过检查和提出某些有帮助的计划或自我指导语,以使得你能按照适当的方式行事。25潜伏学习;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26认知地图:是在沟渠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的地图模型27有意义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28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29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30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也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
31发现法教学模式:就是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得到的一个概念和定理,而是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32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与其下而获得的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3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心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34认知结构: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他们已有的全部观念内容和组织。35图式:人最初的图示来源于先天遗传,为了应付周围世界,个体逐渐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识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示36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把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它可以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够更有效的同化,理解新学习的内容37成就机动: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
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如: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38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班杜拉最早提出来的)
39内部动机;指引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机动。
40外部动机:是指因学习活动的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动机。
41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么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关系,原理等的说明。42心理学复习资料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驾驶,怎样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怎么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43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包括一种学习是另一种学习具有的良好心理状态,所需的时间或联系的次数减少,学习的深度增加或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加,使学习者顺利的解决了面临的问题。
44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如反应定势等对另一种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时间或
所需的练习次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正确掌握等。45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46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47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
49高(通)路学习迁移:有意义的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50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有余联系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51班杜拉的三种强化:直接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
52知识:广义指主体通过与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53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用定义的方式(或体现在上下文中)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识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概念,从而获得科学概念(或二级概念)的过程。
54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根据学习情境中的个汇总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55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56学习风格: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57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58符号学习: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行为主义的学习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错误观点。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59特殊学习迁移: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
60.教育心理实验:是自然实验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把儿童与青少年心理研究跟一定
的教育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从而研究他在一定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影响下某些心理活动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61.观察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62知识的同化: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知识和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进而被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来,一方面是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了新的内容,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63.问题表征:解决问题是理解问题的方式,即在心里对于如何进入问题空间产生一些看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