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估算一本书的实际销量及了解市场反馈
文/杜辉
目前国内的市场较为分散,信息集成化、透明度都极为不够。一本书到底销量如何,到底市场反馈如何?许多人往往无从而知。编辑和作者在日常的交往沟通中,往往都会受到信息严重不对称所带来的制约。一方面是作者夸大以往作品的销量来抬高身价多拿稿酬,一方面少数没有职业道德的出版机构隐瞒销量,少结甚至是不结稿酬,以此压榨作者血汗。为此出版与作者双方都亟需有一种办法来了解图书的销量及市场的反馈。笔者就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在此分享,不过所有的渠道和方法都很难推断出精确的数字,只能根据个人经验及出版方渠道的特点进行推算。但只要方法得当经验足够,得出的数据一般和大实际数据偏差不会离谱。
1. 开卷数据。是相对全面和较容易推算出实际销售情况的数据,但价格昂贵(年数据服务费在数万到十数万不等),所以一般的作者和出版机构往往无力负担。在开卷系统内可以通过作者名字搜索其名下以往所出版过的所有图书销售情况。因为一些作品有使用笔名、化名等情况,也可以根据作品名称进行搜索,到图书后,根据笔名再进行搜索。开卷数据会提供每本书的当月、当年及累计销量等数据。但因为数据采集渠道不可能覆盖全部渠道,并且在网店方面的
数据较为缺少,所以数据还要根据每个出版机构发行渠道和开卷数据采集渠道的重叠率,再乘以2-4倍,得出的数据才是实际销量。
2.北京新华文化购书指南(/)。因为笔者在北京,所以对北京本地销量更为关注,不过全国只有少量新华书店网站可以提供此类功能。北京新华书店的网站可以查询到图书近7个月在其渠道的销售情况,出版方可以根据北京新华书店占自己单位全部渠道的销售比例进行数据反推,得出的数据可对实际销售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但一些出版机构的发行渠道分布不平衡,可能造成数据的偏差值较大。比如有的机构只在某些省份渠道做的好,有的公司只在网络书店渠道销售好,都可对数据结论产生较大偏误,近年来实体书店每况愈下,其数据参考意义也越来越小)。
畅销书排行3.豆瓣网。可以根据作者名称及作品名进行搜索。网站一方面提供了部分较大网店的销售链接,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读者对作品的评论(评论数量)及作品的评分。因豆瓣网站对于水帖及书托的管理较严,所以评论及评分可信度相较几个售书网店为高,参考价值高。根据作品评论数量可以粗略估算图书的销售情况,根据评分及评论则可以详细的了解读者对作品的反馈。因为豆瓣网偏重于文艺类图书,所以评论数量无法统一推算出销量。但一般文艺社科类
图书,评论在几十条以下的可视为较次图书,百条以下的视为一般图书,百条到几百条为较好图书,如果能过千条一般可以视为畅销书了。但因为网站的文艺特性,所以在专业类、少儿等类图书上,这个数值的差异会极大。
4.当当、京东、卓越等网店。几大网店可以以收藏量、网站排名、评论数量、评分级别、排行榜等项目参考分析图书的销量。读者的评论回复也可以作为图书品质的参考,但相对于豆瓣网,因为网站的销售模式和评论形式不同,读者评论的参考价值较弱,水军可操纵性更强,水分更大。同时因为各个网站之间产品类型特长的不同,所以不同类别图书销量差别也很大,所以无法给出统一的估算公式。但一般的读者收藏量、评论数量,根绝经验乘2-5倍都是其网站的实际销量。终身五星图书则销量基本都能过万。排行榜则根据新书、日榜、月榜、年榜、分类榜等差异很大,但一般能进入月总榜前五十的,当月销量在其网站基本都在几千册以上。(现在图书整体销售量排行应该是当当、京东、卓越这个顺次,但具体到图书类型上差异还是很大)
5.淘宝、拍拍等平台。根据淘宝、拍拍的卖家情况可以看到图书在全国市场的分布情况(店铺所在地、发货地)。且根据近期销售情况也可以侧面了解图书的销售。可作为辅助参考。
6. 搜索引擎、微博等搜索功能。根据不同的搜索引擎及搜索方式,可以搜索到相应的词条量,销售渠道布局,书店上架情况,媒体关注度,作者作品的关联信息等。也可作为辅助的参考资料。
7.销售渠道的反馈,原出版机构的信息透露。如果你认识很多书店的采购朋友,或同行或原出版机构的朋友。那么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相应的数据和情况。采购朋友处在销售第一线,对于图书销售的具体情况更加清楚,且现在书店绝大部分都已用电脑系统进行管理,可以简单便利的调出所查图书在自己渠道的销售情况。出版机构的朋友更是对图书的策划、编辑、生产、销售等情况有更清楚的了解。但这里因为涉及到很多企业内部的数据和信息,所以绝大部分编辑作者不会得到相应信息。(就是有相应人脉也会有诸多忌讳,比如频繁的查询会影响到对方的工作,详细的咨询会涉嫌透露企业商业机密。一些企业对相应数据、信息极为敏感,如员工私下透露,可视为职业操守上的违规行为。所以本条只是一个途径,不作为一个常规手段。)
从业经验丰富的人,从某几个渠道或者某个地区的销售占出版机构市场比例,可以通过一些渠道的测算反推出大体的数据。以上几种办法都不是唯一和精准的测算方法,需要有足够的
经验,几种方法综合参考,然后才能推算出有效数据。但选择的方法越多,观察的方式越细,所得到的数据和反馈越会接近真实情况,参考价值越高。出版是有心人的行业,所以也需要有心人从细微之处发觉奥义。
作者注:
本文发表在2014年4月29日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2038期11版编客学堂。只是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大部分人看过后还是会说不明就里。隔行如隔山,这个就没办法了。不过懂行的应该是会有体会和心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