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FI上岗证考试(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模拟试卷2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X型题
1. 关于自然组织谐波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增加可视帧频
B.增加界面分辨力、清晰度及信噪比
C.增加高频超声的穿透深度
D.提高声输出功率E.减少超声能量的衰减
正确答案:B
解析:利用人体回波的二次或高次谐波进行成像的方法称为谐波成像,它可提高图像清晰度和分辨力。当前应用较广的有组织谐波成像、造影谐波成像。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具有非
线性效应。声速随着声压的变化,声速的不同会导致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畸变,从而使其含有二次和更高次的谐波。二次谐波成像频率比基波高一倍,其检测低速血流的阈值为基波的1/2,因此对低速血流更为敏感。利用组织谐波成像的方法,通常称为组织谐波成像,具有以下优势:①提高信噪比,利用二次谐波成像可消除大部分近场伪像。②消除旁瓣干扰、改善远场图像质量。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技术能够增加界面的分辨力、清晰度及信噪比。 知识模块: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2. 自然组织谐波的作用是
A.增加可视帧频
B.增加界面分辨力及清晰度
C.增加高频超声的穿透深度
D.提高声输出功率E.减少超声的衰减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3. 二次谐波成像增强超声造影效果的原理是
A.增大微气泡的浓度
B.只接收造影剂的二次谐波回声
C.谐振时造影剂的散射面积变小
D.只接收造影剂的散射面积变小E.二次谐波的回声强度最大时微气泡变小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4. 二次谐波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是指
A.超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声波中同时含有f0和2f0的谐波
B.超声波在传导过程中声波速度发生的线性变化
C.超声波接收过程中得到的与基波分离的2倍或更高倍频率的超声波
D.超声波在传导和接收过程中声波能量发生的线性变化E.超声波在传导和接收过程中声波波束形态发生的非线性变化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5. 谐波成像在临床中应用,不包括
A.基波显像良好的脏器
B.增强心肌和心内膜显示
C.增强心腔内声学造影剂的回声信号
D.增强细微病变的分辨力E.减少近场伪像及近场混响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6. 增强超声造影效果应用哪项技术
A.连续波多普勒
B.频谱多普勒技术
C.谐波成像
D.二维超声显像E.M型超声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7. 关于谐波成像改变图像质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A.提高深度范围的信噪比
B.检测高速血流
C.造影剂谐波成像增强心腔或血管内血液的显示
D.消除近场混响E.消除近场伪像干扰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8. 背向散射回声强度的射频测定在超声造影技术上有什么用途
A.定量评价超声造影效果
B.增大血流量
C.增强超声造影效果
D.加速血流速度E.消除超声造影的副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造影剂的散射截面比同样大小的固体粒子大几个数量级,可使背向散射的信号大大增强,提高二维显像即多普勒信号强度。故背向散射回声强度的射频测定可以定量评价超声造影效果。 知识模块: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9. DICOM3.0的作用是
A.医学数字图像进行规范化交换与传输
B.超声图像进行数字编辑处理
C.病历资料查询检索
D.医院信息联网管理E.诊断波报告存贮打印
正确答案:A
解析:DICOM(医学数字图像通信标准)的作用有:①形成统一的影像管理规范,具有更快、更可靠的图像存储与回放功能,利于医学图像的统一存储、归档与检索查询;②减少患者检查时间,增加医院服务患者的项目;③数字化图像传输,拓展远程服务领域;④能集中处理和分析比较各种影像资料,为提高诊断水平与挽救危重急诊病人争取了宝贵时间。 知识模块: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10. 超声医学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中不包括
A.超声图像存储
B.病历管理系统
C.检索病历资料
D.规范诊断系统E.医院办公系统
正确答案:E
解析:超声医学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图像的存储更为集中和安全,病例管理系统更为全面,检索病例资料更加快捷方便,规范化了诊断系统。 知识模块: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11. 关于超声图像数字化管理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以磁盘、光盘、磁光盘为介质的数字图像记录
B.以彩激光打印、彩视频打印、彩喷墨打印来显示图像
C.资料保存20年以上不会变质,信息安全、不会丢失上岗证在哪办
D.同样大小的文档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所需要的空间少E.在病历检索、传送方面较传统管理更加便捷
正确答案:B
解析:彩视频打印是传统文档管理的图像显示方法。 知识模块: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12. 超声组织定性技术的作用是
A.可对细胞学进行分析
B.分析组织结构的声学特性的改变
C.对组织密度的测定无任何价值
D.影响因素较多,结果准确E.替代心导管的最新技术
正确答案:B
解析:超声组织定性技术是分析组织结构的声学特性与超声表现之间的关系及其改变的一种技术,影响超声声速、衰减、散射、组织硬度、回声强度的因素包括:组织结构、弹性、水分、胶原含量、血供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很难较好地得到控制,因此结果误差会很大。 知识模块: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13. 以下显示方式不属于三维超声成像的是
A.表面成像
B.透明成像
C.血流成像
D.宽景成像E.结构成像
正确答案:D
解析:三维超声成像主要显示方式包括:表面成像、透明成像、结构成像,目前高档彩超三维模式中还包括三维血流显像,例如心内血流的三维显示,可以定量估计分流量、反流量的大小。而宽景成像是利用计算机对连续扫查的范围进行自动拼接和组合的技术,它不属于三维超声,是一种二维超声新技术,适用于扫查范围大的器官、组织和病变。 知识模块: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14. 间歇式超声成像所用的技术是
A.增大发射超声功率
B.同时发射两组脉冲超声
C.心电触发超声发射
D.交替发射高、低频超声E.减低发射超声功率
正确答案:C
解析:用心电触发或其他方法使探头间歇发射超声,使造影剂能避免连续性破坏而大量积累在检测区,在再次受到超声作用时能瞬间产生强烈的回声信号。 知识模块: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15. 下列数字扫描变换器(DSC)所实现的功能,哪项是错误的
A.将超声模拟信号转换成电视制式信号
B.比较容易地实现图像放大
C.完成线性内插补并实现丰富的灰阶
D.实现字符显示及图像存储E.增强了滤波器性能
正确答案:B
解析:数字扫描转换器(DSC)是借助数字电路和储存媒介,把各种不同扫描方式获得的超声图像信息,通过IC储存器加以储存,然后变成标准的电视扫描制式(视频信号)加以显示,有利于图像质量的提高和稳定(克服图像闪烁)。另外,DSC使回声数据存人储存器后进行图像补插处理,从而大大增加信息密度,提高图像的均匀性和清晰度。 知识模块: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16. 通常多少个振子组合成一个声通道
A.2个
B.3个
C.4~6个
D.7个E.8~10个
正确答案:C
解析:超声探头通常是由多种阵元组成,并与一定数目的“声通道”对应。振子数是超声探头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超声主机使用结果的关键技术之一。阵元与振子通道的关系:一个阵元由4~6个振子分组构成。如256个振子只有64种阵元,即64个采集通道。 知识模块: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17. 谐波成像在临床中应用,不包括
A.基波显像良好的脏器
B.增强心肌和心内膜显示
C.增强心腔内声学造影剂的回声信号
D.增强细微病变的分辨力E.减少近场伪像及近场混响
正确答案:A
解析:由于超声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及散射存在非线性效应,可出现2倍于发射波的反射波频率,即二次谐波或称二次谐频,二次谐波的强度比基波低,但频率高,被接收时只反映了谐波回声信号,基本上不包括基波信号。因此噪音信号少,信噪比高,分辨力高,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增强细微病变的分辨力,减少近场伪像及近场混响。在心血管方面主要用于增强心肌和心内膜显示,增强心腔内声学造影剂的回声信号。 知识模块: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18. 聚焦声束与非聚焦声束描述中,错误的是
A.聚焦区超声束会出现变细现象
B.聚焦后其近场区声能分布变得均匀一致
C.远场区非聚焦部分分散现象依然存在
D.聚焦可减少远场声束扩散E.聚焦可改善图像的横向或侧向分辨力
正确答案:B
解析:采用聚焦技术,可使聚焦区超声束变细,减少远场声束扩散,改善图像的横向或侧向分辨力。聚焦后近场区(旁瓣区)声能分布不均现象依然存在。远场区的非聚焦部分散焦现象依然存在,某些单阵元探头或质量低劣的探头或许更为严重。聚焦声束的形状、大小总体来说仍较奇特,与纤细的x线束相比,尚有较大的差别。 知识模块: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19. 背向散射系数的定义是:与入射声波成多大角度的方向上,单位体积和单位立体角的微分散射截面
A.30°
B.60°
C.90°
D.180°E.各个方向
正确答案:D
解析:背向散射系数的定义是:与入射声波成180°的方向上,单位体积和单位立体角的微分散射截面。 知识模块:几项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20. 三维超声比二维超声哪点更具优势
A.可观察病变的三维形状
B.可从多角度观察被检部位
C.图像清晰度更高
D.脏器的结构、功能更清楚E.检查时间更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