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知识点总结
液晶知识点总结
    IPS模式的工作原理(液晶层中是否有双折射发生)
    一、显示技术分类
    1光学方式1)直观式2)投影式3)空间成像式
    2驱动方式
    3器件技术
    4显示方式1)主动2)被动
    5结构形式1)阴极射线电子束管
    2)平板显示
    3)投影显示
    二、液晶的分类
    1. nematic phase:向列型、丝状相、普遍的使用于液晶电视、电脑以及各类型显示组件上。
    2. smectic phase: 近晶型、层列型用于光记忆材料的进展上。
    3. Cholesteric phase:胆甾型、胆固醇型应用于温度传感器
    按液晶态形成的方式分类
    1热致液晶(thermotropic)在光电子技术包括显示器件方面
    2溶致液晶(lyotropic)
    由液晶分子尺寸的分类
    小分子、高分子(聚合物)
液晶电视有哪些尺寸    三、液晶的基本特性:各向异性1介电常数
    2磁导率
    3折射率
    4粘滞系数
    液晶的光学性质:1旋光性(光波导效应)光矢量随着分子的扭曲而使其偏振面跟着旋转,出射光矢量转过的角度和扭曲角相同。这就是所谓的光波导作用。光通过后偏振面会转过一个角度,这个角度与波长有关,这就是旋光效应。光波导效应是TN模式液晶显示器工作的基础
    2双折射性液晶的折射率在平行和垂直与分子长轴的方向是不同的,展现双折射性。
    3汲取二性;液晶的光汲取系数在平行和垂直于分子长轴的方向是不同的,展现所谓的汲取二性。
    4光散射性;光芒在折射率不同的两种介质界面上会产生折射或反射而偏离本来的传扬方向。
    四、1)液晶显示的基础:利用外加电压转变液晶分子取向,产生光调制。
    2)液晶具有显著P0,.
    3)液晶加上电压,分子罗列状态简单发生变化。
    五、液晶的三种形变:K11、K22、K33分离为展曲(Splay)、扭曲(Twist)、弯曲(Bend)形变之弹性系数(elastic constant)弹性常数K33>K11>K22
    光通量-功率的度量(lm)
    发光强度cd
    光照度lx
    光亮度cd/m2
    六、液晶显示器性能参数
    1、辨别率Display Resolution PPI = Pixels per inch,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Pixel)数目开口率:在一个像素单元面积上透光面积所占的比例
    2、亮度提高显示器件的最高亮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提高背光源亮度
    (2)提高光路上全部材料的透光率;
    (3)提高液晶盒的透过率,主要是TFT象素的开口率。
    3、对照度显示器最大亮度值(全白)与最小亮度值(全黑)之比值常白模式:在施加满电压的时候,液晶取向集中,不会产生漏光现象,从而可以显示鲜亮的黑。
    常黑模式:施加低(或零)电压时,液晶取向不能彻低集中,从而产生漏光现象,不能显示鲜亮的黑。
    4、视角
    5、响应速度;有四个办法可以提高液晶显示器响应时光:减小液晶材料的粘滞系数,减小液晶单元盒的间隙距离,增强驱动电压和增强介电系数。其中,粘滞系数和介电系数是一定的,间隙和驱动电压是人工制成的。1插黑技术2OCB
    6、显示彩
    七、常见的LCD显示模式
    一般LCD:
    TN型(TFT-TN)
    STN型
    宽视角型LCD:
    IPS
    MVA
    OCB
    1、动态散射(dynamic scattering,DS)型无偏振片结构
    2、电控双折射(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ECB)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