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目录方案
  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是教育部领导的专家组织,受教育部委托,开展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工作。 在今年的五月九号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 教指委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目录》)、《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与教指委委员及聘请的课程专家、实践教学专家对电子信息类的目录内的原13个专业目录进行了讨论、整理,并结合教育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点整理情况,初步形成了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设置下一步工作计划。即将委员及专家共分成四个组,由组长安排调研、归纳、整理专业目录情况发往秘书处,再由秘书长统计后报主任、副主任后发给所有委员,再次定期定时反馈给秘书长整理后,开会编写报告上报上级单位。
本次整理后核定招生的《目录》内专业共计13个(名单见附件一)基本维持不变,原来会上讨论的有异议的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原目录590203)与电子仪器仪表与维修(原目录590204
有的委员建议合并,后征求大多数委员意见认为590203侧重电子测量而590204侧重维修,还是决定维持原状!
本次整理后核定招生的《目录》外专业建议增加到目录内共8个(名单见附件一),同时建议增加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专业。主任按照地区和委员所在学校的专业特长,将新增的专业分配到4个组,每个组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坚持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原则,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强调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
整理后的结果发现有以下几点:
1.人才培养定位
新增专业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专业中的课程中存在认可度高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这些人才的就业方向是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职业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专业设置不够合理、内涵不明确、有的专业已不满足市
场和企业的需求教师专业技能欠缺。以嵌入式应用技术为例,学校教师没有真正的到企业中学习过,或者参加了相应的培训,但是缺乏必要时间的实践锻炼,维修技能难于熟练,怎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维修技能?教学设备相对陈旧,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极快,我们相应的教学设备必须跟上行业技术发展。否则,学生所学已经是企业淘汰的技术和设备,根本无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更谈不上实现与行业零距离衔接。对个别专业的学制是否要三年,可否"度身订做"基础课不能削弱,但应坚持够用、实用、有用的原则。
2. 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
坚持产学结合的培养途径,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专业设置的出发点,以职场工作环境为背景,全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的机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开发、设计产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方案。以液晶显示和光电技术为例,培养具有使用液晶显示与光电技术进行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安装与调试、检测与维护、应用与推广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各仪器仪表、汽车控制仪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等生产企业急需大量的高职毕业生。
3. 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
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专业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从能力领域、能力单元两个层次,并依此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和一般专业能力,重点突出学生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系列课程链路,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或面向工作过程的能力为支撑的专业培养方案。以音响工程为例,培养具有音响工程设计、施工、调试能力,音响设备正确使用、维护与维修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此类人才正是音响工程设计安装公司、大型娱乐场馆、大型体育场馆、宾馆、酒店、影视制作中心急需的专门性人才。
4. 适应行业技术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关注、紧跟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主流技术和成熟技术,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以电子商务为例,该专业的高职学生要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锻炼自己,所以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是重要环节。实践使学生在生产现场获得实际工作锻炼,将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从已开设学校的招生和就业情况来看,应该加入到目录中去。
5.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过去十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已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基本统一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基本建成了可以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平台,教学改革已开始向课程改革深化。课程改革是建设具有中国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仍然是能力本位,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就业直接需要的岗位能力,要注重技术运用能力和技术创新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提供有价值的课程方案。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应考虑行业需要,把企业需要的教学内容,按照教育规律、以一定的排序方式加以组织,这就是知识的系统化问题。知识按照一定的系统化模式进行排序,就形成了可以传授的课程。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本质是以学科知识本身的内在关系来组织课程,然后对它们进行某种程度的裁剪、拼装、取舍以适应职业的需要,从本质上说,这种课程模式没有打破原有的学科系统化模式,纵使经过改造,也很难真正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新增专业应该有新的课程系统,有高职高专的特点,必须在教学计划内安排,而不是模块拼凑的。更不能是本科课程的压缩。
附件一
专业目录审定
序号
专业名称
备注
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原目录590201
2
应用电子技术
原目录590202
3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原目录590203
4
电子仪器仪表与维修
原目录590204
5
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
原目录590205
6
电子声像技术
原目录590206
7
电子工艺与管理
原目录590207
8
信息安全技术
原目录590208
9
图文信息技术
原目录590209
10
微电子技术
原目录590210
11
无线电技术
原目录590211
12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
专科专业目录
原目录590212
13
有线电视工程技术
原目录590213
14
光电子技术
590214建议增加
15
智能电子技术
590227建议增加
16
信息技术应用
590216建议增加
17
音响工程
590217建议增加
18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
590219建议增加
19
无损检测技术
590223建议增加
20
嵌入式应用技术
590226建议增加
21
液晶显示与光电技术
590231建议增加
22
电子商务
建议增加
23
电子政务
建议增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