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主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主旨
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主旨1
    主旨
    表明真挚的友情不会因距离的远近而有所改变,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表达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襟。
    重点解读
    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之是什么意思?
    答:之:到,往。本是虚词在这里用作动词。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问:“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有什么特别之处?
    答案:“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
    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
    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几席,览千春于瞬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这首诗运用这种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是不相同的.
    重点诗句
    1、诗中带给我们壮阔的意境,奠定感情基调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诗中意似悲凉而胸襟旷达的句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离别让人惆怅,但只要友情在,心境就十分豁达,所以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诗中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不要存儿女之态,表现出一种大丈夫气概的诗句:两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主旨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黄河最后流入哪个海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简介
    王勃(或~或年),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古诗大意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字词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理解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