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传播
yingshi chuanbo
- 95 -
传播学视角下的综艺节目研究
——以《极限挑战》为例
冯 剑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 我国最近几年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从各大卫视到各大视频网站都有自己制作的节目,可谓是竞争十分激烈。在这些真人秀节目中,《极限挑战》靠着独特的节目主题、亲民的路线以及节目嘉宾的自身能力,在我国竞争激烈的真人秀节目中有了自己的位置。《极限挑战》不设剧本,让嘉宾自由发挥;每期一个主题,保持新鲜感;情节跌宕起伏,增加故事性;笑点不断,让观众大呼过瘾。《极限挑战》的成功也为其他综艺节目的制作提供了范例。文章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极限挑战》的节目内容、节目制作者以及营销传播方式加以分析。
[关键词] 传播学;综艺节目;《极限挑战》
[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1-0095-03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传播学是关于传播的一种视角,通过汇集各种观点和方法论来研究各种传播活动。它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等特点。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立足点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极限挑战》第四季作为当下比较成功的电视综艺节目,对其进行传播学视角下的分析研究,可以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产品内容构成、产品制作和产品营销传播方面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形式与内容兼具——传播信息的多样性
综艺节目泛滥暴露了诸多问题,如缺乏创新、缺乏深度等。《极限挑战》不同于以往的综艺节目形式,拉近了明星与观众的距离,增加了看点。同时在剧情上增设悬念,增加了节目的故事性,将观众的思维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思考。另外,极限挑战每期都有一个主题,如恢复高考、创业、关注留守儿童等,这些主题涉及的范围是社会性的,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节目中嘉宾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将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或是主流的价值观呈献给观众,特别是对一些年龄较小观众价值观的形成起了潜移默化
的作用。另外,“男人帮”六个人自身在节目中互帮互助、同甘共苦的行为,也对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起到了正面引导作用。
(一)共享性
综艺节目是面向广大社会众的,不是面向某一个人,也不是面向某一个团体,因此,要考虑大众的欣赏需求。《极限挑战》第四季就做到了这一点。从《极限挑战》第四季的节目中也能看出,在各个年龄段或者不同职业、阶层,它都是很受欢迎的。例如,第六、七期中,到留守儿童学校的时候,小学生都说喜欢看它们的节目;还有前三季的时候,当“男人帮”到大众场合寻求帮助的时候,很多路人都表达了此种感受,不论男女老幼,或是不同阶层。
(二)社会性
和其他电视节目一样,一档综艺节目要想顺利播出,必须经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审核。所以在节目的内容上既要考虑政治因素,又考虑相关政策等。例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早在2015年7月底的时候就发出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为了避免过度明星化,坚决抵制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等,要加强对现有真人秀综艺节目的调控和引导。或是为了响应政策的号召,或是为了降低节目制作成本,各大电视台和节目制作公司在制作真人秀综艺节目时,除了明星还加入了各行各业的法人代表。因此,在《极限挑战》第四季中,除了极限“男人帮”的存在,还加入了“智囊团”。
(三)双向性
一方面,观众影响综艺节目。每一档真人秀综艺节目制作的时候都要考虑收视率的问题,这关乎制作单位
[作者简介] 冯剑(1991-),男,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传播与版权
chuanbo yu banQuan - 96 -2019年第1期 总第68期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观众作为真人秀综艺节目的接受者,他们对节目的好坏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制作出符合大众要求的节目,就要及时掌握观众的欣赏效果,获取反馈信息,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进一步改进。通过各种媒介,观众可以给《极限挑战》节目组反馈意见,如电话、微博、等。另一方面,综艺节目影响着观众。综艺节目在娱乐观众的同时,节目本身所传递的社会风气以及价值观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观众。《极限挑战》每期的主题就是一种精神,如关注留守儿童、保护环境等。
(四)共通性
一档综艺节目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工作阶层差异等。由于
真人秀综艺节目还属于大众文化范畴,因此要尽量在节目中采用通用手法、弘扬主流价值观念、表现可理解内涵等。《极限挑战》第四季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首先,从常驻嘉宾的选择来看,第四季和以往三季的常驻嘉宾没有发生变化,因为以往三季的成功表明观众已经接受了“男人帮”的嘉宾设置,如果突然换嘉宾可能会导致观众不买账,无形中影响观众对节目的认知。另外,从嘉宾的人员设置来看,六个男嘉宾年龄各异,符合不同年龄层观众的“胃口”。张艺兴年龄最小,是位“90后”,符合当下一些年轻女生的审美追求。罗志祥、王迅、黄渤、黄磊、孙红雷都是“70后”,这五位里面罗志祥的年龄较小,“80后”“90后”的观众粉丝较多。其他四位年龄都差不多,属于“中年大叔”型,是节目里的“智慧”和“情商”担当,他们的节目粉丝的年龄也是中年人居多。因此,节目常驻嘉宾的完美设置解决了不同年龄层观众的不同审美需求。
由于综艺节目面向的是全国观众,因此,节目主题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节目主题带有地域性,可能会导致有些地区的观众看不懂节目;如果主题带有年龄限制的话,就会造成有些年龄段的观众看不懂节目。所以,选择合适的主题是传播者——创作团队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极限挑战》第四季的主题都是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的,如“关注留守儿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等。这些主题都是观众在看节目的时候能直接理解和感受到的,不需要“烧脑式”分析。
(五)新奇性
《极限挑战》富有创新性的一点在于其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可能是当下的社会热点,可能是某个时代背景,也可能是某部影视剧等,并以该主题作为故事背景,“男人帮”六位成员按照节目组给的相关指令或者线索,以合作或对抗的方式完成每一次挑战,通过这种方式将积极的正能量传递给观众。如以“1978年恢复高考”为主题,讲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如何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以“保护地球资源”为主题,呼吁大家爱护地球,对地球资源的利用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关注留守儿童”为主题,揭示了我国当下比较严重和普遍的社会问题,并通过“男人帮”与六个留守儿童的陪伴与交流,带给观众更多思考,并树立了自己的榜样,等等。
(六)系统性
一档综艺节目的好坏不是由某一个方面或者标准来界定的,因为它是一个系统,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如运作机制、节目制作的过程、涉及的人员、传播效果等。《极限挑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则,就是“没有剧本”。这就给了“男人帮”自由发挥的空间,避免了节目制作的繁琐程序,同时增强了节目的综艺效果。此外,《极限挑战》官方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增加节目的曝光度,加强和观众的互动,以此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和好感度。正是有了各方面的协同努力,《极限挑战》的口碑才会一直名列前茅。
二、节目制作优良——传播者的辛苦耕耘
(一)《极限挑战》第四季创作团队的默默付出
传播信息的来源即传播者。就真人秀综艺节目来说,信息的传播者就是该节目的整个创作团队,包括导演、编剧、前期的节目策划人员、中期的摄像以及后期节目的剪辑、特效等相关人员,这些整体工作人员即节目的创作团队共同组成了电视节目的“传播者”。
不同于室内真人秀节目的录制,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由于在户外拍摄,因此在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如不可预测的天气、明星在录制期间的健康状况、路人以及围观众对节目的干扰等,这就造成了在节目拍摄时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所需要的幕后团队人员也更多。就拿《极限挑战》来说,在节目拍摄的前期,节目组的相关人员会提前对录制环境进行勘测和“演练”,以确保正式拍摄时的安全和顺利。在节目拍摄期间,每个明星嘉宾都有自己的跟镜导演,在艺人拍摄节目的时候,负责全天候跟随,随时和艺人沟通,掌握信息后再向导演组汇报,方便导演组进行实时编剧,使节目效果能够更加真实。
(二)坚持创新
最近几年,内地各大卫视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但大部分是以从国外引进版权的方式进行播出的,如《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节目,都借此模式大获成功。但说到底,这些节目缺乏自己民族的东西。《极限挑战》虽然被质疑抄袭韩国综艺节目《无限挑战》,但节目组顶住压力,创造出了更多自己原创的东西。在《极限挑战》第四季中,不仅让观众见识到了1978年的高考是如何影响人的命运的,而且让观众感受到了当年深圳经济特区的魅力。
三、产品营销传播——多种传播媒介的结合运用
(一)粉丝效应
《极限挑战》的粉丝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影视传播
yingshi chuanbo
- 97 -
节目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就在于节目的亲民性很高。《极限挑战》的很多期节目都有路人的镜头,这些镜头不是一闪而过,而是和节目嘉宾共同组成了一个片段。换句话说,就是路人间接地参与了节目的录制。这就给了观众极大的新鲜感,以往只能在电视上看到明星,现在却能跟明星互动,这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另外,电视机前的观众虽然没有与明星互动,但通过节目中的路人看到了明星的另一面,这打破了以往的观看体验,增加了观众对节目的认同度。
抛开节目本身的粉丝来说,节目嘉宾自带的粉丝流量也是相当大的。“男人帮”六位成员除王迅外,各自的微博都是千万级大咖。每个嘉宾的粉丝除了自己观看他们喜欢的明星的节目外,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节目,无形中为《极限挑战》做了相当大的宣传。
(二)预热宣传
我们都知道,很多电影在上映前都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如预告片、发布会、明星宣传等,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软文宣传、视频宣传、社交宣传、话题炒作等。其实综艺节目也一样,就《极限挑战》来说,第一,节目播出前都会有预告片的宣传,在东方卫视以及合作的视频网站播出,为节目正片的播出预热;第二,明星通过自己的微博宣传,宣传新一期的节目看点,加强与粉丝互动,为节目造势;第三,通过制造热点话题的方式增加节目关注度,等等。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三)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对综艺节目来说是互惠互利的。一方面,广告商增加了曝光度,提高了知名度;另一方面,综艺节目自身也通过广告商的宣传提高了自己的关注度。拥有高收视率的《极限挑战》自然是各大广告商眼中的“香饽饽”。国内著名手机厂商vivo在成为2018年和202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后,更是加大了对国内综艺节目的赞助。在《极限挑战》第四季中,就随处可见vivo X21的身影。除此之外,还有拼多多、海天味极鲜等的特约赞助。就广告投播方式来讲,除了冠名、赞助等硬图文方式外,软性植入也越来越成为各大节目组与广告商相互契合的方式。如除了在节目中对广告商的产品进行宣传外,部分“男人帮”成员本身还是这些产品的代言人。这就使《极限挑战》的品牌形象借助“男人帮”明星的线下代言活动得以再度被营销推广。
(四)网络视频联动
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网络方式观看电视节目,电视节目要提高收视率,就必须对网络渠道加以重视。《极限挑战》建设自己的网络渠道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一是同其他已经有广泛影响力的视频网站展开合作,出售
张艺兴告别本季极限挑战节目内容网络播放版权,并依靠网站受众体开展电视节目营销推广;二是电视媒体自身开设相关网站进行节目内容宣传和营销,与用户开展互动交流。
东方卫视与网络媒体的联动主要表现为《极限挑战》网络播出版权的出售和节目推广层面。《极限挑战》除了在电视平台播放之外,还可以在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播放。这些网站在购买《极限挑战》第四季播放版权的同时对节目做了很好的推广 宣传。
(五)微博互动
微博作为当下使用较为广泛的社交工具之一,在品牌宣传、加强与粉丝的互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极限挑战》的知名度并加强与粉丝的互动,上海东方卫视也在新浪微博开通了《极限挑战》的,通过及时推送与节目相关的消息,截至2018年7月1日粉丝量已经超过253万人,发布的相关微博超过5400条。除此之外,还设立了《极限挑战》相关的讨论区,运用微博
互动推动收视。《极限挑战》的微博营销体现在:(1)开设与《极限挑战》微博形成节目宣传矩阵;(2)策划话题营销,维持《极限挑战》微博营销热度。
四、结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综艺节目也一样,要想在众多的节目中脱颖而出,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当前大量引进外国综艺节目的背景下,如何结合国情,制作出符合我国观众审美需求的节目,是节目制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综艺节目应当以观众为基础,丰富营销和传播模式,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把观众的意见考虑进去。《极限挑战》第四季的成功,除了节目本身制作精良、传播模式广、内容丰富外,节目的成功营销也不可或缺,这为我国综艺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借鉴,发挥了良好的“标杆”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李亚星.浅析《极限挑战》的叙事主体与接受主体[J].今传媒,2018(5).
[4]韩进军,罗立.消费品牌传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蔡骐.大众传播中的明星崇拜和粉丝效应[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
[6]韩琦.《奔跑吧兄弟》营销推广的新媒体平台建构[J].新媒体研究,2016(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