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名公主的悲喜人生3-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中国历史上有名公主的悲喜人生3-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
    纵观中国公主史,称得上这个头衔的,当然只有太平公主了。
    太平公主的父亲唐高宗李治,从史书上的资料来看,他只有四个女儿。年长的两位公主称义阳、宣城。她们的生母是萧淑妃。萧淑妃与武则天争宠失败,死于非命,她生的这两个女儿从此被幽囚在深宫里,直到三四十岁才得到出嫁的机会,当然更谈不上受宠。
    武则天也为李治生了两个女儿。长女还在襁褓中时,就被亲生母亲掐死,成为亲娘争宠的牺牲品。
    在这样的情形下,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当然就成了他们的心肝宝贝。
    太平公主八岁的时候,武则天向李治请旨,要女儿出家为道士,为外祖母杨氏祈福。“太平”其实是她的道号。但是小公主并没有离开皇宫,还是一直住在父母的身边。
    直到她十六岁这年,吐蕃向大唐求婚,要求迎娶唐帝的女儿太平公主。直到这个时候,太平公主才正式入住她的太平观,以此向吐蕃拒婚。
    被这么一耽搁,太平公主直到二十岁,才得以顺利出嫁。她的第一位驸马是薛绍。
    作为“二圣”的独女,太平公主的婚礼是空前的盛大。点燃在路两边照明的火炬,居然把一路
的绿树都烤焦了。而装着嫁妆的车子规格超大,因此,连县府的墙都被推倒了。
    不过,无论如何,薛绍与太平,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应该是一对恩爱夫妻。——短暂的七年姻缘生育了四个孩子,不恩爱恐怕不太可能。
    但是这段本该美满的姻缘中途却夭折了。
    说起来,灾难的制造者还是身为母亲的武则天。
    早在太平公主出嫁以前,武则天就对准驸马的两个哥哥的妻子大为不满,说这两个嫂子出身寒微,怎配做自己女儿的嫂子呢?便逼着薛绍的大哥二哥休妻。幸亏有人力劝,说她们也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只是不够豪贵而已。武则天方才作罢。
    后来,武则天将冯小宝纳为男宠,为了给情人长些身份,又硬逼着薛绍认冯小宝为叔父。这个窝囊气就更让薛家的长子受不了了。于是他密谋造反。结果事泄。
    薛绍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是武则天由于他认冯小宝为叔父很勉强这件事,早已对这个女婿心有怨气。此时趁机一并发泄出来。结果薛绍被关进大牢,被活活饿死。
    太平公主被母亲关在宫里严密监视,只有每天以泪洗面。
    事过之后,武则天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份了,于是把太平公主的封邑大大地增了将近十倍,甚至超过了亲王的规格。但是即使如此,太平公主也不肯向母亲表示谢意。
    武则天知道女儿是哀伤驸马的惨死,为了弥补,她又大张旗鼓地为女儿重选丈夫。
    选来选去,武则天看中了侄儿武攸暨。在武氏男儿中,武攸暨是才貌俱佳的人选,但是他是有妻子的。
    这对武则天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她派人把从前的侄媳毒死,强行把女儿嫁到了武攸暨的身边。
    这样凄惨的初恋初婚结局、这样荒唐无稽的第二次婚姻,处身其中的太平公主会如何想?
    从前闭处深闺中陶醉于爱情的太平公主消失了,热衷政治、沉泯欲的太平公主从此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
    大约在四、五年后,那个间接造成薛绍惨死的假和尚薛怀义,终于失去了女皇的欢心,武则天想要除掉这个骄横放纵的旧情人了,却又苦于这男人知道太多宫闱秘事,兼且耳目众多,一时不知如何下手。
    太平公主听说要杀掉这个连累驸马的家伙,大力赞成。自告奋勇将这件事揽了下来。
    她在宫人中选了几十个身强力壮的中年妇人,由专人领着训练了一段时间。然后让自己后夫的堂兄武攸宁另选一批勇士,埋伏在瑶光殿。
    然后,太平公主让一个从前与薛怀义关系不错的心腹出马,去宣薛怀义入宫。
    薛怀义听说女皇宣召,大摇大摆地就入了宫。
    刚刚踏入后宫,几十名壮硕的妇人就一拥而上,将这个假和尚按倒在地上,捆得动弹不得。几名随丛也被武攸宁的勇士们制服了。
    太平公主想到自己心爱的驸马,再看看面前这个狼狈的假和尚,不由冷冷一笑,下令将他乱棍打死,尸体烧灰之后,和在泥里烧砖修庙。
    ——如此干脆利索的处理手法、如此残忍的处置,从这件事上,太平公主显露出与她的母亲如出一辙的手腕与毒辣。
    薛怀义原是李渊幼女千金公主的男宠,由她推荐给武则天的,现在这个家伙死了,女皇枕边寂寞,太平公主自然看在眼里。于是她效仿姑母,把自己的男宠张昌宗推荐给了母亲。
    张昌宗为了巩固女皇的宠爱,再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又推荐给了女皇。
    年已七十四岁的武则天,对这两兄弟百般宠爱,言听计从,不停地给他们加官晋爵。
    太平公主很快就发现,由自己推荐上去的这两个小男人,成了自己的劲敌。这两个家伙甚至还杀害了她的情郎杨戬,令她伤心、头痛不已。
    无奈之下,太平公主只好和哥哥李显李旦联名上书,请封张昌宗王爵。这个马屁正中武则天下怀,遂封张昌宗为邺国公。太平公主这一着棋果然高明,张氏兄弟立即对太平公主态度
大为转变,对太平公主的话也不再多所违拗。——后来,太平公主想要拥立哥哥李显复位太子,也是由二张办成的。
    来俊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酷吏之一。他以“请君入瓮”的办法,消灭了另一位酷吏周兴之后,越发的忘乎所以,甚至想要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兄长李显李旦、诸武。这可惹毛了太平公主。在她的运作之下,诸武与诸李联起手来,联名上书女皇,揭发来俊臣的各种罪状。
    最终,想要杀掉太平公主的来俊臣先被太平公主干掉了,并被仇人们剥皮吃肉。
    公元705年正月,发生了“五王”,五位异姓王合力,诛杀了张氏兄弟,放逐他们的党羽。在这件事情发生的前后,太平公主看清时势,对杀二张一事,采取参与帮助的态度。并在二张被诛之后,亲自来到武则天的床前,劝说母亲,得到了一张武则天认可的传位诏书,将皇位传给哥哥李显。
    中宗李显即位后,立即对妹妹的大力帮忙投桃报李,将她的采邑增加到一万户之多。
    中宗李显是一个性格温和儒弱的人,因此造成妻子韦后、女儿安乐把持朝政的情况。本来太平公主和上官昭仪(上官婉儿)联手,是可以制得住她们的,但是太平公主却看上了上官婉儿的情夫崔堤。于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反目成仇,反而成了韦氏的帮凶。
    说实话,上官婉儿枉跟了武则天许多年,居然连这两件事的轻重都分不清,真是令人叹息。

    太平公主意识到韦家班是自己的死敌
    ,于是大力培植亲信人马,想与韦后一分高下。
    韦后先出手了,她诬陷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说他们与废太子李重俊勾结,想要谋夺皇位。李显一时大惊失,想要严办。幸亏御史中丞力谏,太平公主与李旦这才死里逃生。
    经此一役,太平公主更是与韦家势不两立。
    而此时,韦后与安乐的反谋已渐渐显露。
    716年,欲为皇太女而不得的安乐公主与其母韦后,联同情夫,用毒饼杀死了中宗李显。
    五天后,傀儡李重茂登基为帝。
    太平公主派长子薛崇简与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合谋,在十二天后发动,一举诛灭了韦后与安乐公主。
    韦家班垮台了,但是李重茂还坐在皇帝位上。谁都不甘心让他继续为皇,但是谁也不敢出头作这个主。
    结果,还是太平公主,在这天早朝时,走到李重茂面前,说:“这不该是你这个娃娃的座位。”说完,抓着李重茂的衣领把他拎了下来,拥立哥哥相王李旦登基为帝
    李旦当上了皇帝,对这个妹妹更是感激涕零,不但大加封赏(连她的三个儿子都一律成了郡王),而且许多政事都要由太平公主来参与决策。从此,太平公主越发权倾朝野。
    后来甚至到了这种局面:每当宰相有事要请皇帝盖印颁行时,李旦只问宰相:“跟太平商量过没有?”如果商量过了,就再问一句:“跟三郎(太子李隆基)商量过没有?”如果也商量过了,李旦连看都不看,便取出御玺,一盖了事。
    渐渐地,朝廷里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两股势力便互不相容了。
    太平公主想要哥哥更换皇储,但是李隆基的亲信大臣们都强烈抵制,甚至要求李旦放逐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怒不可遏,跑到太子府里,当面斥骂了李隆基一顿。李隆基只好陪罪道歉,并将自己的亲信姚崇、宋景贬谪。
    李旦对这种家、政不分的情形感到疲惫厌倦,于是想要传位给太子,自己去当清静的太上皇。
    这个决定自然让太平公主难以接受。但是这一次,不管她怎么捣腾,李隆基还是提前当上了皇帝。
    太平公主受不了李隆基过于英明的表现,决定废了这个侄儿皇帝,还策划让宫女元氏在李隆基的补品里下毒。
    当初与李隆基共同起兵的薛崇简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安,力劝她放弃谋反的计划。太平公主见儿子不听话,怒火中烧,常常打骂他。
    但是太平公主的起兵计划,却因丈夫武攸暨逝世而耽搁了下来。
    这可真是天意啊,事情就此发生转变。
    公元713年,得到消息的李隆基突然出兵,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及家人。太平公主逃入深山,请求侄儿放自己一条生路。太上皇李旦也为妹妹向儿子求情。
    但是李隆基不为所动,将太平公主赐死在公主府里。她的儿女只有薛崇简一家被饶过。
    这一年,太平公主大约五十出头。
    死后哀荣至盛的公主
    这是永泰公主。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她只活了十七年。至盛的哀荣与早逝的生命,都不会是没有原因的。所有的一切,构成了这个少女不幸的人生。
    永泰公主,其实在她活着的时候,她只是永泰郡主。她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名叫李仙蕙。十五岁的时候,永泰郡主嫁给了年纪大约在二十上下的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妇。武延基的父亲武承嗣虽然与李氏家族有过节,但是武延基与永泰郡主却情好甚笃。因为
小妻子的关系,他与李显的世子邵王李重润也很友爱,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饮酒谈心。
    其时,正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把持朝政的时候。二张在朝中胡作非为,对李、武二家也毫不客气。李武二氏皇族,为了平安活命,甚至为二张牵马执鞭。李重润与武延基对二张的嚣张十分不满,聊天时,便常有忿忿不平的话语。
    本来,在自己的家里发几句怨怼之词,实属平常的事,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这么私人的谈话,居然也被二张的耳目打听到了。其实,背地里抱怨二张的武李皇族应该极多,但是李重润和武延基作为最小的两家成员,不幸成了二张认为最合适下手的对象。张氏兄弟将李重润与武延基的议论加油添醋,报到了武则天那里。武则天一听,两个内孙外孙,居然对自己视同心肝宝贝的张氏兄弟如此诽谤,立即勃然大怒。
    李重润和武延基、永泰郡主都被召入宫中,武则天不容分说,就下令将他们毙于杖下。三个少年,就此含恨逝世。此时永泰郡主刚十七岁,她的丈夫武延基和哥哥李重润大约都在二十四五左右。
    这年是公元701年。
    但是《新唐书》又说,他们是被武则天缢杀的。
    《旧唐书》说得更为惨烈。武则天将三个孩子交给他们的父亲李显处置。李显胆战心惊,
想到两个哥哥被亲生母亲灭门的惨景,咬着牙齿,将儿子、女儿、女婿一起勒死,向母亲交差,以保全其余家人的性命。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三个少年少女,都是由于二张的原因,而丧命在自己的祖母手上的。仅仅四年之后,二张便被含恨已久的“五王”大臣与武李二家合力诛灭了.
    中宗李显复位登基。
    四年前爱子爱女夭逝的一幕,对懦弱敏感的李显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伤痛。这年的四月,李显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封李蕙仙为“永泰公主”,并且空前绝后地特许他们的坟墓尊称为“陵”,规格与帝王等同。
    永泰公主墓,从此成了“永泰公主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永泰公主陵被发掘。
    出土的墓志铭上却有着“珠胎毁月”的字样。
    “自蚊丧雄愕,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琼萼调春,忿双童之秘药。女娥虎曲,重碧国而忽去。弄玉萧声,入彩云而不返。呜呼哀哉!以大足远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
    这样看来,永泰公主并不是被乱杖打死或缢杀的,而是死于难产。她的骨骼,也确实纤细
柔弱,尚未发育成熟,生育对她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是有困难并不等于生不出来,更何况早产的胎儿很小?
    再一研究,她难产而死的日子,离她的兄长和丈夫被杀的日子,前后仅相差一天。
    这样看来,十七岁的少女李仙蕙,是在惊悉丈夫的死讯后,惊吓早产,以致难以产育而死在血泊中的。
    这是更凄惨的一幕:忽然失去了丈夫的永泰郡主,胎气受惊而早产,却因为无人敢于陪伴帮助,一个人在血泊中孤零零地呻吟惨叫之后,带着她的孩子一起追随着丈夫而去。
    难怪中宗李显对这一幕如此伤感自责,至死都念念不忘。
    无论是郡主,还是公主,无论是墓,还是陵,十七岁的李仙蕙都不会知道,假如死后有灵,她应该仍旧和她心爱的丈夫、孩子厮守在一起。
    扫开历史的尘埃,千年之后,我们仿佛还能看到,李显作为父亲暗淡哀伤的心情。
    世间最不孝的公主
    其实,生为女皇武则天的儿女,是世上最不幸的事情之一。
    比如中宗李显,在他成长的时候,不得不亲眼看着与自己手足情深的两位兄长李弘、李贤,一位尚在襁褓中连名字都还没有的妹妹,死在亲生母亲的手下。做了母亲向皇位前进的
垫脚石。
    在这些刺激之下,李显的性格不象他的两位哥哥那么豪爽洒脱,而是懦弱敏感,精神脆弱。
    但是他的人生悲剧这才刚刚开始。
    公元685年,李显与妻子韦氏一起,被母亲派人押到房州流放。
    这年的3月,在去往房州的途中,韦氏在押送的车里痛苦地生下了一个女孩。
    穷途末路前任皇帝皇后,此时心酸地发现,他们连一张多余的被毡都不到。
    李显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将身上穿的衣服脱了下来,将冻得有些发青的女儿裹在里面。
    这个小女婴,因此被他称为“裹儿”。就是我们要讲的故事主角:安乐公主。
    生于困苦中的李裹儿,从此和父母兄一起,在房州生活了下来。
    虽然没有记载,但是同样做为韦后的亲生孩子,这时仅有几岁的李重润与李仙蕙没有理由还能留在长安,应该是跟着父母,一起被流放了。
    对于血统高贵的她来说,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固然是一种悲哀,但是,她也因此享受到了绝大多数公主不可能享受到的家庭生活。对女儿心怀愧疚的李显和韦氏,自然不必说,是对她百般呵护;而哥哥对这个小妹妹,更是友爱疼惜。
    对于这个如此生不逢时的孩子,家人都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尽管条件艰难,又时时面临死亡威胁,李裹儿还是顺利地长大了。
    到她十三岁这年,事情忽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武家兄弟终于在皇位继承人的争斗中败下阵来,武则天最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于是派人将李显一家接回了长安。李裹儿被封为安乐郡主。
    破衣败絮一下子变成了锦绣绸缎,蓬头垢面却原来是金枝玉叶。李裹儿立即被如此金碧辉煌的生活强烈地吸引了。
    为了与武氏家族维持关系,不让储位之争重演,老谋深算的韦氏将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的婚事也安排得滴水不漏:长女永泰郡主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幼女安乐郡主则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然而不久,就发生了李重润、武延基、永泰郡主死于非命的事件。
以家人之名二哥结局    武承嗣与李显争位失败,又突然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和尚在胎中的孙儿,这个晴天霹雳震得他神魂俱失,不久就死去了。
    李显一家人悲悲戚戚,更加小心谨慎地生活。
    四年后,李显终于登上了帝位。
    终于彻底翻身的韦氏成了皇后,立即开始弄权享乐,誓要将失去的美好年华都补回来。在这方面,安乐公主跟母亲是有同感的。
    李显共有八女四子,其中,只有李重润、永泰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是韦皇后亲生的。其它的公主皇子是: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永寿公主(她早死,追封永寿公主)、
    宜城公主、新平公主、定安公主、成安公主。
    现在,嫡出的李重润与永泰公主都死了,做为嫡出的小女儿,安乐公主自然享有极度的尊荣。其它的公主皇子根本不能与她相比。
    安乐公主看不起庶出的现太子李重俊,常对他指手划脚,嘲弄讥讽,如对仆役。
    李重俊终于忍无可忍,于公元716年七月,发动兵变,杀死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但是安乐公主这天正好回了皇宫,逃过一难。
    闻听变乱,李显、韦氏与安乐都吓得抖成一团,上官婉儿却非常沉着应变,请求中宗亲临城楼督战,果然平定事态。
    李重俊被杀。
    此时,被父母宠得无法无天的安乐公主,早已忘了亲哥哥当年对自己的友爱礼让,更不记得他们的惨死了。她反而暗暗庆幸,幸亏他们早死了,否则,哥哥为皇太子,为嫡
长女,几时才轮到我安乐出头呢?
    于是,她赖着父亲,要求让自己顶上哥哥李重润的位子,当“皇太女”,韦氏也大力附和。但是太平公主自然是不会让她们得逞的。于是最后,还是李重茂接任了皇太子。
    一样不成,再弄第二样。
    安乐公主的驸马武崇训死在兵变中,安乐公主趁机向李显提出,自己与驸马情义深重,日后定会与驸马合葬,因此,现在就要让武崇训的坟墓尊称为“陵”,自己身后才好也葬在里面。————总之,她安乐公主可不能让永泰公主独得这高人一等的待遇。
    永泰公主的为人与惨死,朝中大臣们基本都是了解的,因此,并不反对李显疼爱并尊崇她的行为,但是由此及彼,也要给予安乐公主、甚至给她的丈夫,大臣们就不干了。
    由给事中卢粲出面,再三上书,坚决地反对李显的这一行为。
    李显本就觉得此事不妥,此时也就收回了对安乐公主的承诺。
    安乐公主大怒,不久,硬是逼着李显将卢粲贬到河南去当一个州官。
    至于她是不是当真与武崇训夫妻情深呢?
    事实是:老公武崇训于该年七月死于非命,安乐公主连百日都没过,就跟前夫的堂弟武延秀私通上了。(这个武延秀,倒是个很漂亮的小白脸,因此曾经被武则天送到塞外去和亲,
结果人家嫌他不是正宗的李家子弟,给退了回来。)
    这年的十一月,尚在新寡中的安乐公主便再次穿上了嫁衣,与武延秀成婚了。
    李显与韦后亲自出席这场婚礼,并在皇宫里设宴,请百官都来喝喜酒。
    安乐公主趁机来了个表演:她忽然跑出来向父亲行礼跪拜。然后起身,站在李显的身边,再向王公大臣们施礼。唬得王公大臣们丢下碗箸,连忙都跪下来向她叩头。
    体会到权势熏天的美好感觉,安乐公主越发为所欲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