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推荐表范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
【篇一】
某某是永发镇永丰村委会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47年来,他风雨无阻,一直坚守在村里,用自己的技术和热情帮村民解除病痛。
一、坚守岗位,治病救人。在上个世纪的岁月里,由于村里卫生医疗条件落后,村子离镇墟较远,某某背着药箱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人需要看病,他都会主动上门及时为病人诊治。几十年来,他几乎走遍了村委会的每家每户,在村民最需要的时候,他总是施以援手,送之温暖。特别是每逢遇到危重病人,需要转院就诊时,他都第一时间联系上级卫生院,亲自护送转诊。
现在近古稀之年的他本可以在家安享晚年,可他还是每天都坚持去村里的卫生室上班,直到要到合适的接班人才可以放下心中这一份神圣的事业。他说只要患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恢复健康,自己个人的这一点点的付出便显得微不足道,毕竟一个人的生命与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二、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某某的妻子苏金菊几十年来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丈夫,在他出诊的时间里,妻子则是承担起了家里的农活和家人的衣食起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现在儿子和女儿都各自有了他们自己的小家庭,但他们始终“以和为贵、以礼待人”的持家理念,一家人相亲相敬,儿孙孝敬父母,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得到亲朋好友同事,邻里的广泛赞誉。他们一家把病人当朋友、当亲人,关爱邻里,和睦友善,是邻里互助的“最美家庭”。
【篇二】
某某,郎溪县飞里镇新法村人,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十几年来,对患有精神病的养母、哮喘病的养父、“光棍”二伯奉真情尽孝心,用一颗金子般的心温暖、滋润着老人们的心田,奏响了家庭和谐的乐章。
一个特殊的家
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锄头、铁锹、机耕农具一应俱全。院子里除了整整齐齐堆放着的柴禾,几乎没有一根杂草。家中洁净朴实,各类摆设错落有致。说起这些,某某的养父柏春宝就感慨地说:“我姑娘太能干了。在我家,她受了不少罪哦。”
某某的养母潘腊梅原是江苏溧阳人,10岁时父亲、哥哥就先后去世,只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生存,母亲带着年幼的潘腊梅四处讨饭。然而,在13岁那年,潘腊梅唯一的亲人也去世了。成了孤儿的潘腊梅睡街头,吃剩饭,四处流浪。流浪到幸福乡时,骨瘦如柴的潘腊梅被好心人潘清东“拣”回了家。潘腊梅长大成人后,潘清东像亲生女儿一样将她嫁给了同村青年柏春宝。
潘腊梅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深深地压着她。在丈夫的劝说下,他们抱养了4岁的小绪红。
柏春宝的二哥今年65岁了,没结过婚,独身生活。某某烧好了饭他就来吃,衣服脏了某某洗。邻居潘爱英羡慕地说:“柏老二真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不结婚,也不能让这个家散”
俗话说:有苗不愁长。转眼间,某某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上门说亲的媒婆接连不断。望着这个家,情窦初开的某某犹豫着。
1996年,本就一身病的潘腊梅得了精神病。突如其来的重病,对某某一家来说,无异雪上
加霜。为了给母亲治病,某某小学刚读完就回家当起了父亲的小帮手。她和父亲带着妈妈四处求医,只要听说哪儿有治妈妈病的“偏方”,她都要千方百计搞到。她把鸡蛋攒起来,拎到街上卖钱给母亲买药。偶尔父亲买回猪肉给某某开开荤,某某也舍不得吃一口,都让给妈妈吃。她说:“妈妈比我更需要营养。”由于劳累,父亲柏春宝得了严重的哮喘病,常常喘得缓不过气来。父母双双患病,某某一下子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看着这个家,柏春宝不忍心连累女儿。一天晚上,他拉着女儿的手,说:“儿啊,你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也对老人尽了孝心。不要再管我们了,个好婆家嫁出去吧。”某某大哭着说道:“爸爸,你和妈妈养了我二十多年,对我像亲生女儿一样。如果我嫁出去了这个家也就散了。我就是不结婚,也不能让这个家散。我要一个人照顾你们一辈子。”听着女儿的一番话,柏春宝不禁潸然泪下,紧紧地抱着女儿。
和丈夫共同撑起穷家
以家人之名二哥结局 某某为了养母不愿出嫁的事传遍了四邻八乡,也感动了邻村青年李高堂。李高堂说服了家人,到某某,告诉她愿意“倒插门”。某某说:“我妈妈有精神病,父亲也有哮喘病,还有个二伯要照顾,家里条件不好负担很重。”李高堂说:“就冲着你这个人,我不会后悔的。你放
心,我会和你一样对待父母的。”经过几个月的接触、了解,某某觉得李高堂勤劳、人品好,是个可以和她一起照顾父母、挑起家庭重担的人。1998年12月,李高堂带着一床被子来到了某某家,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某某和丈夫起早摸晚地干活,挣了钱就给母亲买药。家里离不开某某,她就服侍好母亲、干好家务活后,到外面帮人采茶叶、做小工。为了多挣钱给岳父母治病,李高堂拣起了木工手艺,背起斧头、锯子到常州、南京等地打工。他是哪儿有活就在哪儿干,脏活累活都干,挣了钱就送回家。某某心疼地说:“你累了就少干活。”李高堂说:“我说过,要和你撑起这个家。”
2022年,某某承租了村里的20多亩荒滩田。这些荒滩田涨水就淹,没人愿意承租。然而某某却从这些田里看到了希望。春种秋收时,她每天做好饭给母亲、孩子吃了后,就走二里多路给丈夫送饭,帮丈夫搭把帮手。丈夫外出打工,某某就给秧苗打农药、给田灌溉水。去年,因为田底子薄、遭水淹,收成不好。但是某某说,这些田会越种越好的,有了钱,妈妈的病就会好起来。
“再苦再累,我也要照顾好母亲”
“妈妈小时候在外讨饭遭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落下了许多病根。小时候,妈妈特别疼爱我,别人家的孩子穿什么好看的衣服,妈妈总要省出钱给我买一件。在我十五岁那年,妈妈看见别的孩子骑着自行车上学,就要给我买。她把帮人摘茶叶的钱攒起来,又把卖山芋的钱凑起来,给我买了一辆‘永久’牌女式自行车。”妈妈对她的爱,某某点点滴滴都记在心上。
照顾母亲几乎成了某某的全部。早晨,她帮母亲穿衣服、洗脸、梳头;
深夜,她为母亲盖被子,搀扶母亲上厕所,十五年来某某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外出办事或在外打零工,某某总是及时赶回来,喂药给妈妈吃。
潘腊梅今年59岁了,随着年龄增大,吃饭穿衣、洗衣洗澡、上厕所越来越难服侍了。她还经常发“脾气”、耍“性子”,离家出走,害得全家不得安宁。妈妈经常拿菜刀追砍某某,她总是躲在没人的地方哭一场完事。怕妈妈走丢失了,某某就把妈妈的身份证装在她里衣口袋里。2022年的一天,潘腊梅突然不见了,急得全家出动,还请了亲朋好友帮忙四处寻。幸亏南丰镇派出所的民警根据潘腊梅的身份证与幸福乡派出所联系,把她送了回来。
为了妈妈,某某受了很多委屈。潘腊梅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地打某某。有一次,某某正在吃
饭,潘腊梅突然从后面揪住她的头发狠命地撕扯,幼小的儿子在旁边吓得哇哇大哭。“我真想推她一把,但转念一想,疼爱我的妈妈是因为犯病才扯我的头发,就忍着泪水让她撕扯。”某某噙着眼泪说。
去年春耕,某某请了十几个人栽秧。她回来烧午饭,潘腊梅把灶屋门死死地拦着,任凭她好说歹说,就是不让。十几个人要吃饭呀,某某只好骑着车到街上买了一个电饭锅回来煮饭。潘腊梅时常到村邻的菜地里搞“破坏”,某某就上门赔钱道歉。好在村邻都知道情况,不计较。又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母亲,某某忙得歇不下脚来。天长日久,积劳成疾,年轻的某某患上了胃病等多种疾病。丈夫多次劝她到县医院住下,好好地检查一下。某某总是说,我哪有工夫去,我去了娘怎么办呢?
“再苦再累,我也要照顾好母亲和这个家。我是母亲养大的,照顾好她是我的责任。知恩图报,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良心。”某某道出了肺腑之言。
正是由于某某这感天动地的义举获得了邻里八乡的一致赞誉,先后被评为“宣城市首届孝老爱亲好媳妇”和“郎溪县孝敬父母好儿女”,去年八月还被中央文明委推荐为“中国好人榜”。
【篇三】
幸福的婚姻不需要海誓山盟,这是一对普通的夫妻,他们患难与共惺惺相惜,各自创业相互扶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