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蔬果吃了好还是不好?营养师揭开真相,震惊亿万人!
冬天能吃上黄瓜、西红柿,在十几年前只是个奢望。但如今,反季节蔬菜的出现让老百姓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各种新鲜的果蔬。
餐桌上一年四季都能吃上丰富的蔬菜,人们的生活品质大大改善,但又让大家感到隐隐的不安:
∙听说反季蔬果都打激素?
∙听说反季蔬果农残超标?
∙听说反季蔬果根本没营养?
究竟这反季蔬果我们该不该选呢?反季节蔬菜可以放心吃吗?营养专家揭开反季蔬菜的真相,震惊亿万人!
一、反季蔬果都打激素?
专家表示,凡是非自然生长的东西,自然要掺杂大量的人工元素。
冬天要吃上夏天的西瓜、番茄、黄瓜,就必须要在严寒的冬天给植物们打造一个温暖的环境让他们来生长,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塑料薄膜蔬菜大棚。
在蔬菜大棚里,我们能见识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
∙不需要阳光、雨水,这里也能温暖而温润;
∙不需要白天黑夜,光照也能够被控制;
∙不需要土壤,植物也能有充够的养分;
∙不需要蜜蜂和蝴蝶,授粉可以用机器来完成;
∙甚至连授粉都省了,也不需要漫长的等待,转眼就能结出漂亮的果实,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被蔬菜果农们运用得淋漓尽致,比如让北京人能吃上南方的香蕉,就是在香蕉还未成熟时摘下来,等运到北京后再用乙烯催熟并被摆放在水果摊上。
果贩们甚至能把香蕉成熟的时间精确控制到某一个小时。而某些植物激素的使用,还能提高茄果类蔬菜的产量。
不过,华南农业大学的陈日远教授和钟丽华博士介绍,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上,植物激素施用浓度极低,因为过量使用反而没用,甚至造成减产。
在经过植物的分解之后,最终产品上的植物激素残留量更是远远低于安全标准,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
更为重要的是,植物激素在人体内起不了作用,因为人体内没有植物激素的受体。
二、反季蔬果农残超标?
反季节蔬菜的农药残留不一定高于普通蔬菜。
虽然反季节蔬菜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的频次较高,但是只要施用的农药是国家允许施用的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且按生产要求规范施用的话,最终的蔬菜产品还是能达到国家无公害食品的要求。
发一次可以发多少人三、反季蔬果根本没营养?
又大又红又圆的西红柿,一口咬下去硬硬得像生的,吃起来也没有“西红柿味儿”。这种视觉与味觉的反差,也是人们对反季节蔬菜的疑惑之一。
这种味觉反差,也许反映了反季与应季蔬菜在营养上的微小差距:反季蔬菜营养偏低,这是一些营养学专家的观点。
吃起来没有西红柿味儿,问题就出在了反季西红柿的糖含量比较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杜相革指出,西红柿中糖储备跟温度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成熟期要在20℃以上才能更好地积累香气物质,而冬天大棚很少能完全满足西红柿对温度的要求。
反季节蔬菜中其他的营养元素含量也会稍微降低。科学松鼠会一篇关于反季节蔬菜的文章提到,在控制光照和温度的种植实验中发现,这些条件确实会影响到植物维生素、蛋白质的含量,维生素C有10%的变化,100克黄瓜会相差2毫克。
杜相革教授说,大棚内的反季节蔬菜是透过塑料薄膜或玻璃的阳光照射,第一年能保证有70%的阳光,两三年之后就只有30%左右,这就使得本来就营养价值所剩不多的蔬菜更加“缺乏营养”了。
他说,相对来说,目前最为安全的蔬菜,当属春季非大棚种植的陆地应季蔬菜。
不过,众多的农业专家、营养学专家得出的结论是,规范种植的反季节蔬菜不存在安全性问题,有问题的仅仅是口感和营养成分的微小差异。
因此,专家们在面对反季节蔬菜的观点总结来说基本是:
有应季蔬菜时,吃应季蔬菜;没有应季蔬菜时,适当吃反季蔬菜总比没有蔬菜吃来得好。
然而,在《羊城晚报》的一篇报道中,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农史研究室名誉主任、广东农史研究会理事长周肇基教授明确提出“对待反季节蔬菜要慎重,最好不要吃反季节蔬菜”。
三种方法吃上安全反季蔬果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付萍教授认为:
∙优先选择吃应季蔬菜,搭配着反季节蔬菜吃,与两者和平共处,吃蔬果总比不吃好;
∙吃本地的蔬果比吃外地的相对较好,因为长途跋涉来的蔬果,极有可能进行了各种催熟、保鲜处理。
目前,在生活中,对于市面上的反季蔬果,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吃得更安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