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称
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原文、注释及译文
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原文、注释及译文潍【原文】《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燮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注释】别:告别。潍:音wéi。乌纱:古代官员常戴的一种帽子,后用来代称 做官。掷(zhì):扔,抛弃。囊橐(nángtuó):口袋,袋子。萧萧:空空的 样子。【大意】我扔掉了乌纱帽,再也不去做官。身上的口袋空空的,两袖清风。我 画了一枝...
国庆节代称
国庆节代称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在每年的10月1日庆祝,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国庆节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付出的努力并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庆一词最早出现在何时国庆节的代称有许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十一”。这个代称源于国庆节刚刚设立时,正好是每年的10月1日,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十一”。这个代称简单明了,也具有一定的纪念性,人们用“十一”来缅怀过去...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黄童 幼童头发黄,故以“黄童”称谓幼年儿童。“黄童白叟,踊跃欢呀。”(韩愈《元和圣诗》)绿鬓 青少年头发乌黑发亮,所以用“绿鬓”代称青少年。“沉复落红颜,蝉声摧绿鬓。”(唐代乔知之《从军行》)颁白 头发花白,“颁”通“斑”,用“斑白”称代老年。“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此外,“白首”、“皓首”、“华首”、“二毛”、“华发”,也是以老人头发花白...
阮的部首-阮的拼音-阮的组词-阮的意思
阮的部首|阮的拼音|阮的组词|阮的意思 ruǎn ㄖㄨㄢˇ◎ 〔阮咸〕一种弦乐器,柄长而直,略象月琴,四根民弦,现亦有三根弦的。传说因中国晋代人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简称“阮”。◎ 〔大小阮〕中国晋代阮籍和他的侄儿阮咸并有盛名,同为“竹林七贤”,世称“大小阮”。后“小阮”用作侄的代称,如“贤阮”。◎ 姓。 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阮 ruǎn 名(1) (形声。从阜( fù...
女子年龄古称古代女子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女子年龄古称 古代女子不同年龄段的称呼女子在古代的年龄都有哪些称呼?本文整理了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女子古代年龄称呼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
古代对女子的别称
古代对女子的别称古代对女子的别称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下面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对女子的别称吧!①、红袖。本指女子红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古代女子最早是用什么画眉的②、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诺z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③、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x,也代指美女...
从《诗经》看古代美女代称的形成与流传——以“娥”和“姬”为中_百 ...
4从《诗经》看古代美女代称的形成与流传——以“娥”和“姬”为中心的考察李嘉睿北京市第五中学 高三8班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诗经》爱情诗中对于美女的种种代称,重点考察了“娥”和“姬”两种代称方式出现的原因以及它们得以广泛流传的缘由。本文认为以“娥”代人是古人运用了比喻和借代的手法来描写女子的产物,而以“姬”代美女则是由于姬姓的周王朝强大富足,人们认为姬姓的女子美丽尊贵。这两种方式能流传下来是由于时间...
古代诗词中美女的代称
古代诗词中美女的代称作者:董世玮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0年第05期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有些代称是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在此作简要介绍,供大家阅读古诗词时参考。 一、红袖。本指女子红的衣袖,代指美女。如韩愈《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
[形容女子容颜]古代女子绝容颜描写
[形容女子容颜]古代女子绝容颜描写 古代女子绝容颜描写篇1:形容古代女子的词语 词语是词和语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最小组词结构形式。下面是形容古代女子词语,请参考。 形容古代女子词语 一、古代女人别称: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
中国古代女子别称
中国古代女子别称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是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在此作简要介绍。①、红袖。本指女子红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②、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诺z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③、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古代女子...
古代美女别称
婵娟:姿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 丽人:光彩照人,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指美人。 玉人:用来称谓美丽的女子。 淑女:指温和善良而美好的女子。 西施:美女的代称。 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奇异之意。 青娥:指代青年...
小学趣味语文:我国古代女子别称
小学趣味语文:我国古代女子别称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小学趣味语文,一起来看看吧。更多内容尽请关注学习方法网!小学趣味语文:我国古代女子别称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是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在此作简要介绍。一、红袖。本指女子红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二、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秘书》:"长安...
我国古代女子别称
我国古代女子别称一、红袖。本指女子红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二、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诺z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三、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四、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颜料,喻指美女。如唐代...
古代称女子文雅的称呼
古代称女子文雅的称呼 当下,人们对年轻女子都称美女,抑或是女神。于是,满大街都是美女和女神。古往今来,人皆爱美。今人爱美,古人亦如此,只是古人的赞语与今人比起来显得不落俗套,更加丰富多彩又文雅贴切。 君若不信,请看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对美貌女子的赞颂就非常之多且雅。特别是在古代诗词中,诗人们对美女的别称更是各显其能,尽得风流,其特点是既委婉含蓄...
常见借代词语知识讲解
常见借代词语膝组词语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桑梓[sāng zǐ],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种植桑树为了养蚕,种植梓树为了点灯(梓树的种子外面白的就是蜡烛的蜡, 近代以前的人使用的蜡烛上的蜡都是靠梓树获得的)。2、桃李:学生桃李,就是教师百年“树人”所得的硕果,往往比喻老师辛勤栽培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是说老师教育出来的优秀学生遍布全世界,赞美教师辛勤育人。...
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
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年龄古代称谓、称呼解释及出处0-1岁孩提、襁褓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2-3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7岁(女)髫(tiaoˊ)年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8岁童龀[chèn]、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
古代年龄常识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岁勤奋好学、30岁成就功业、40岁看透世事、明白自己要做什么、50岁大彻大悟、60岁不再计较得失,所以能耳顺(就是听什么都觉得顺当)、70岁随心所欲(古代能活到70的少之又少,基本上就算是额外的生命,所以可以随心所欲……):“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
古语对年龄的描述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是什么呢
答:“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是什么呢」
答:“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
中国古代文化典故
中国古代文化典故1、斑竹: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3、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如恩爱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
各省大地别称—“大地”趣谈
各省大地别称—“大地”趣谈各省大地别称——“大地”趣谈 长期以来,古代诗词、新闻传媒、政府工作报告、晚会串连词中经常出现以“某某大地”来代称某省。如果不熟悉相关的历史、地理掌故,难免有些不知其所指了。 以下按相关标准来分类列举: 一、以所处地理位置来代称: 以“中原大地”代称河南省,中华书局影印1936年版的《辞海》释“中原”一词云:“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