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智精品网

慧智精品网是一个综合百科网

境界

古文《大学》演讲稿

2024-01-14 06:27:33

古文《大学》演讲稿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就是对自身品性修养的一种高要求;“明德”,不仅仅指德行的提升,更是我们做事做人应具备的一种境界。大学之道的根本目标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格和高尚伟岸的人格,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学教育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为我们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在提升个人素质与塑造健全人格上起着关键作用。让我们通过《大学》演讲...

《大学之道》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2024-01-14 06:06:51

《大学之道》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大学之道》(《礼记》)一、原文大学之道,在明(形作动,弘扬)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止(目标,指“至善”)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深),虑而后能得(收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整齐、有序)其家。欲齐其家者...

大学之道原文及译文

2024-01-14 06:06:05

大学之道原文及译文: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4-01-14 06:04:06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 篇1(1536字)  在看一部小说时学到了一个学习方法,那就是“换位思考”,按我的理解就是将自己代入到作者,来思考作者是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说的目的又是什么?来模拟作者当时的思维心态。我感觉很是奇妙,所以拿《大学》开头试了一下。  先将开头那一段放上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大学之道》原文、译文及注释

2024-01-14 05:41:39

《大学之道》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大学之道两汉-礼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

境界的近义词

2024-01-13 14:20:23

境界的近义词高贵的近义词【近义词】:地步、境地、1、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2、生活的矛盾之处在于有一种境界标志着生命的顶峰甚至超越了生命。当一个人极度活跃彻底地忘掉自我的时候,这种境界便悄无声息地出现。3、奔跑着追求目标是一种境界,竭力地挑战极限是一种快乐。很多时候,累与不累,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最终取决于我们对事件的心态。4、爬上最高的境界...

从容的近义词

2024-01-13 13:56:26

从容的近义词  从容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指人处事不慌张,很镇定;舒缓悠闲的样子;充裕、不紧迫。  从容的近义词:  平静,,舒缓,安稳,镇定,镇静,自在,稳重,安宁,沉着,冷静,安详  从容的相关的成语:  【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从容自若】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

地怎么组词四字成语

2024-01-11 13:20:14

地怎么组词四字成语    地的四字词语:    落地生根、顶天立地、    天罗地网、天寒地冻、    铺天盖地、冰天雪地、    改天换地、肝脑涂地、    震天动地、幕天席地、    开天辟地、地久天长、    山崩地裂、用武之地、&n...

一首有关元宵节的古诗

2024-01-11 11:20:25

一首有关元宵节的古诗    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元宵节的诗句 古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自古写元宵节的诗词众多,但是辛弃疾的这首可以说排名第一。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

节日古诗:青玉案·元夕

2024-01-11 11:01:02

节日古诗: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①[宋]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宝马雕车④香满路。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⑩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括号处两字缺,明代刊本作灯火。【注释】①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

什么天什么动四字成语有哪些

2024-01-10 08:50:29

什么天什么动四字成语有哪些    天什么有什么的四字成语只有两个:天外有天,天命有归。    1.天外有天[tiānwàiyǒutiān]    基本释义:所指某一境界之外更存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以则表示人的眼界受到客观条件的管制,重新认识的领域须要不断扩大。也则表示幸福的境界学识不尽。亦并作“山外存有山”、“峰外存有峰” ...

描写天地的词语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2024-01-10 08:27:11

描写天地的词语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哀感天地    哀天叫地    哀天叫地    别有天地    补天柱地    冰天雪地    寸地尺天    地坼天崩    地老天荒    地平...

天什么望月的四字成语

2024-01-10 08:22:39

天什么望月的四字成语    哀感天地昂首天外昂首望天哀天叫地昂头天外    暗无天日半部论语治天下不啻天渊拔地参天踣地呼天    包打天下拔地倚天不共戴天碧海青天抱恨终天    不见天日鼻孔朝天鼻孔辽天鼻孔撩天白浪掀天    白日青天白日升天蔽日遮天不同戴天布天盖地    白天见...

南怀瑾经典语录

2024-01-10 02:21:19

1.能够成为一个生命,神和气很重要。道家讲精气神,什么是精呢?刚才已经讲过,不要认识错了,全身的细胞、能量,都是精,精气神要合一。2.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3.厉内荏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4.首先世界上什么都容易学,唯有学佛是最难最难的事;第二重意义啊,人生画虎不成反类犬...

止于至善的意思

2024-01-09 04:36:54

止于至善的意思止于至善【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成语接龙】:止于至善——善骑者堕——堕溷飘茵——茵席之臣——臣心如水——水过鸭背——背城借一——一分一毫——毫厘千里——里丑捧心——心虔志诚——诚心诚意【近义词】:登峰造极、完美无缺、十全十美、【反义词】:毫无是处、漆黑一团、【出处】:《礼记·大...

大学生对于修己之道处事之道的看法

2024-01-09 04:35:29

大学生对于修己之道处事之道的看法《大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一篇著名文献,其中《大学》中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修身”的境界。而儒家的“修己治人”的理论体系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虽然《大学》修身思想已经距当今社会两千多年,而且是为维护当时封建统治的修身、...

三尺人生境界:止于至善、专注、致远

2024-01-09 04:24:14

三尺人生境界:止于至善、专注、致远三尺人生境界:止于至善、专注、致远2023年,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不同于以往的科技革命,它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进化,一次对于人类本质的挖掘、探索、发现和追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慢慢迷失了自己,沉迷于高科技和短暂的快乐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开始热议和思考,什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价值。“三尺人生境界:止于至善、专注、致远”这样一种人生境界,...

至善佳句赏析

2024-01-09 04:21:53

至善佳句赏析    至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代表着人类行为和思想的最高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至善佳句,其中一些如下:    1. “天道酬勤,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业道酬精。”    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名著《易经》,表达了人类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努力追求诚实、诚信、信用和精进。这句话强调了人类应该以天道 (即自然规律) 为准...

大学之道-礼记

2024-01-09 04:18:25

大学之道止于至善礼记 〔两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小故事大道理止于至善

2024-01-09 04:13:21

小故事大道理止于至善至善是什么境界呢?王阳明在《传习录》里是这样解释的,“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而照朱熹所说,最高的至善境界或许可以被理解为“存天理,灭人欲”。这非常人所能企及,私以为,“至善”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道德模范或标准,其意义在于指引人们反省并端正自己的一言一行,朝着那个永远也抵达不了的方向靠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千余年后,西方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将精神结构分为本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句解读doc

2024-01-09 04:09:27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句解读.doc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古文出自中国古代的四书之一——《大学》。《大学》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写,旨在教授人们如何做人、如何治理国家。在这句古文中,“大学”并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指一种道德修养的境界。“在明明德”是说,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但随着成长和环境的影响,这种美好会逐渐被蒙蔽。因此,《大学》主张人们应该通...

学庸论语白话文

2024-01-09 04:02:28

学庸论语白话文《学庸论语》是《大学》《中庸》和《论语》的合称,以下是《学庸论语》中部分内容的白话文:1.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白话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全文及翻译

2024-01-09 03:52:48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全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大学之道止于至善《大学》 〔两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翻译

2024-01-09 03:49:39

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翻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止而后有定: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

儒家道德的完美境界是指( )。

2024-01-09 03:47:19

儒家道德的完美境界是指( )。儒家道德的完美境界是指()。止于至善A.明明德B.亲民C.止于至善D.正心修身答案:C解析:儒家道德的完美境界是指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止于至善”是最完美的精神追求6页

2024-01-09 03:45:25

“止于至善”是最完美的精神追求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大学》三纲领中的第三纲,大学之道的基础和根基就是达到至善的境界。《大学》宣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主要指的是个人修养的层面而言,讲的是自我启蒙,将自身的明德彰显出来。“亲民”则是社会理想层面上说,侧重于推已及人,德化万民,使民众在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前既为“修身”,属“内圣”之事,后即为“外王”,属“治平”之事,二者的...

浅谈《大学》的“至善”道德教育思想

2024-01-09 03:44:09

浅谈《大学》的“至善”道德教育思想关键词:《大学》;至善;道德教育《大学》是儒家最全面、最系统申述治国平天下学说的一篇政治论文,它把先秦儒家的零散的道德政治学说集中概括在一起,使得《大学》短短文字成为了儒家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中地位独特的经典。《大学》系统的表述了人类走向至善的必要性,我们每个人都要通过不断的修身做到至善,社会也要求人类道德最终归于至善,因此至善自然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终极道德理想或目标...

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

2024-01-09 03:41:16

⼈性向善、择善固执、⽌于⾄善 ——摘录⾃傅佩荣教授博客孟⼦⾃成⼀家之⾔的⼈性论。他把孔⼦的⼈性观点说清楚了。孔⼦以“仁”为其⼀贯之道,肯定仁包含“⼈之性、⼈之道、⼈之成”三个层次,贯穿⼈的⼀⽣。他强调“杀⾝成仁“,孟⼦则倡⾔“舍⽣取义”,这两者如出⼀辙⽽其基本⽴场则是⼈性“向善”。以此为基础,才可推⽽建构经济、教育、社会规范、政治制度⽅⾯的合理内容。并且,⼈⽣才得到修养的途径以及由内⽽发的快乐。...

止于至善所蕴含的道理

2024-01-09 03:34:21

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所蕴含的道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希望能够达到至善的境界。那么,什么是至善呢?至善是一种高度的境界,它蕴含了丰富的道理。    首先,至善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够做到最好最完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以达到最高的目标。这种状态充满了信心和勇气,能够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坚持前行。    其次,至善...

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的意思

2024-01-09 03:33:46

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的意思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的意思:知其所止,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王阳明释“至善”为“性”,即本性,人类的本生是纯善无恶的,至善之性是人类的固有本性,所以“止”就是一种对本性的复归,“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历史的解释虽然表达有异,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要通过道德修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