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2、了解《战国策》。(二)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三)德育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文本解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学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目,它以人物对话为主,文字较浅显,故事性强,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它的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融文言文基础知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现实借鉴意义为一体。文章从主人公邹忌对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与城北徐公比美说起,问妻、问妾、问客,他们都出于私心恭维他,引起了有自知之明的邹忌的思考,自己尚...
亡羊补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成语接龙师出“龙头──叶公好龙二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记得老师说的第一个成语吗生:叶公好龙。师:对了,这个成语背后的小故事你们听说过吧,我们叫什么,谁知道生:寓言。师:你们认为什么是寓言师:你们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归纳了六个字,同意吗提醒:“补”的左偏旁生:齐读“亡羊补牢”空笔和老师一起写。师: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生:“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牲畜的圈。师:...
在说中读在读中说——《寓言两则》之《守株待兔》教案(精选13篇...
在说中读 在读中说——《寓言两则》之《守株待兔》教案(精选13篇)在说中读 在读中说——《寓言两则》之《守株待兔》 篇1[分析教材]《守株待兔》是人教版第四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这则寓言通过讲一个种田人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白捡了一只野兔而盼望天天捡野兔的事,揭示了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道理。寓言故事简短易读,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分析学生]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课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今天,我有幸和二年级五班的孩子一起呈现了一堂《亡羊补牢》。下课后,我认真反思,总结如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意思。《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我在导入时组织学生看图猜成语。顺势引出“寓言”,简单总结寓言特点之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寓言《亡羊补牢》。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寓言故...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听评课观评课记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听评课观评课记录李老师执教的《亡羊补牢》,是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第12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总体而言,这 节课上得比较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结合 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寓言的道理,达到了预期的 教学目标。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 教师准备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李老师在 备课时做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课件,...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通用9篇)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通用9篇)亡羊补牢教学反思(通用9篇)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自《战国策·楚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亡羊补牢教学反思(通用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篇1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由于这则寓言较短,所以一课时完成。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学习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我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亡羊补牢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篇1我所讲的是寓言《亡羊补牢》。由于这则寓言较短,所以一课时完成。在这节课中我始终贯穿着幻灯片教学。根据学习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
《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 凤凰县齐良桥学区 唐红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唐红,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亡羊补牢》。下面就从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
攀枝花高考状元名单公布,攀枝花文理科状元是谁多少分
2019年攀枝花高考状元名单公布,攀枝花文理科状元是谁多少分攀枝花高考状元名单公布,攀枝花文理科状元是谁多少分2019年攀枝花高考状元名单公布,攀枝花文理科状元是谁多少分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是最好的出路。很多普通职工家庭辛辛苦苦将孩子养大供其读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当然也有的小康富裕之家,可能高考只是一个“试练场”,他们没有考上好的大学,依然有所家业继承。但是,不...
《卖火柴的小女孩》朗读指导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科版四年级下)朗读指导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1846年,是安徒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通过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描述,流露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和控诉。作者的情感也应是我们朗读这篇课文应有的情感。朗读这篇课文的基调应该是低沉而富于启发性的。低沉是为了烘托悲惨的气氛,启发性是为了引起人们深思造成小女孩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朗读的基本语调应为低沉缓慢。当然,在具...
好情好景忆江南——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教学实录与点评_百度文 ...
好情好景忆江南——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教学实录与点评好情好景忆江南——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教学实录与点评 彭才华 执教 王小毅 点评 (课前播放歌曲《忆江南》,板书课题) 一、识词读词 师:拿在我们手里地是一首—— 生...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近义词反义词大全
三年级上册近义词反义词大全1《大青树下的小学》近义词:早晨--清晨 穿戴--打扮 鲜艳--明艳 服装--衣服 打扮--装扮 敬爱--尊敬 敬礼--行礼 教室--讲堂 朗读--诵读 安静--寂静 树枝--枝干 好奇--惊奇 招引--吸引 古老--陈旧 粗壮--粗重&nbs...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及内容讲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及内容讲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山草香整理了10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及内容讲解,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是什么优秀13篇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是什么优秀13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诗仙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每每读起这首诗都能感受到当值不舍的离别之情。山草香分享了13篇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是什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一定的参考作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篇一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
优生培养记录表
优秀学生培养记录辅导教师周景伟培养对象邹珊珊班级四(二)情况分析善于思考,有表演天赋,朗读时声情并茂,富有感情培养措施1、课堂上遇到朗读课文时,给她展示朗读才能的机会。2、创造条件发挥她的表演天赋。3、提供机会,鼓励她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文娱活动。4、鼓励她勤奋练字,经常督促。培养效果朗读水平提高了,性格也更加活泼开朗自信了。优秀学生培养记录辅导教师周景伟培养对象兰甜班级四(二)情况分析成绩优秀,爱...
(精品力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6灰雀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及练习及答...
26 灰雀【教学目标】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
外研版小学英语(新标准一起)五年级下册M9教学设计
《英语》(新标准)(小学一起) 五年级下册M9教学设计教材及年级名称《英语》(新标准)(小学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模块名称Module 9教材分析本模块的话题是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理解文化异同。Unit 1的课文情境是Daming收到在英国的Lingling寄来的一封信,信中Lingling介绍了她去儿童剧院看演出的经历。她在剧院看到演员们有的男扮女装,有的女扮男装,演员们讲了很多笑话,整个过程非...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
17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
小学语文_9《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语文课文9《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微”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外、看、爸、晚、笑、再”7个汉字,认识新偏旁“厂字头”。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并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运用...
2023年《富饶的西沙岛》教案(15篇)
2023年《富饶的西沙岛》教案(15篇) 《富饶的西沙岛》教案1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岛的美丽和富饶。 课文先讲西沙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西沙岛。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认识两个偏旁“辶”“忄”。了解文中出现的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 一、观察图画导...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第三单元 古诗三首
9 古诗三首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学习古诗中的七个生字,理解“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欲断魂、杏花村、异乡、佳节、登高、茱萸”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描绘的场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学习《元日》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4.了解《清明》这首诗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1、《宿新市徐公店》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谁能来背背《小池》这首古诗...
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多媒体是什么意思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8课 雨点儿 部编版
8 雨点儿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让学生明白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本课语言优美,内容浅显生动,情节性强,富有童趣。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它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它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它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
寄语大全之教师寄语文言文
教师寄语文言文【篇一:文言文教学】 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付 华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语文特级教师 ) 古代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教材中古代散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到40%,教学难度也相应提高。因此,如何进行古代散文的教学,进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面对文质兼美的文化大餐——古代散文,教学中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三年级《帽子和鸟窝》常用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帽子和鸟窝》常用知识点整理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翔翔和小伙伴们在草地玩耍时,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结果帽子被松鼠带到了高高的松树上,他们发现鸟儿要在帽子里做窝,亲爱的读者,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三年级语文帽子和鸟窝知识点,欢迎阅读!三年级《帽子和鸟窝》原文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直...
三年级语文帽子和鸟窝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语文帽子和鸟窝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语文帽子和鸟窝原文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直到报时鸟叫“不早了,不早了”,他们才想起已经是下午了,于是就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脑袋,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帽子。还好,帽子还在草地上。咦!那...
统编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说课稿
9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统编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有三首古诗。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中作者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的欢快情景和万象更新的情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这首诗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