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智精品网

慧智精品网是一个综合百科网

儒家

中国古代十四圣

2024-01-12 15:40:48

中国古代⼗四圣  中国古代⼗四圣  ⼀、酒圣杜康  明清时期的《⽩⽔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的泉⽔“隐隐喷出,⾄冬不竭,流四⾥许⼊⽩⽔河,乡民谓此⽔⾄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些⽔造酒,有⽂字为证:“他⾢酒,⾜滋酒;⽩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沉湎之患;服之终⾝⽽得⽓⾎之和。邻⾥百⾥许,多沽酒于⽩。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

清朝对蒙古的儒学教育政策by赵云田

2024-01-12 15:37:09

赵云田 清朝实行崇儒重道的文化教育政策,以儒家思想作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这为对蒙古进行儒学教育奠定了基础。清朝对蒙古的儒学教育政策,可以概括为“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这几个字。所谓“因人而异”,就是在实行儒学教育时对蒙古族不同社会体的政策有所区别;所谓“因时而变”,就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别是清朝末年实行“新政”阶段,儒学教育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清朝对蒙古的儒学教育政策,在培养蒙古人才、提高蒙古族...

“不耻下问”的故事,谦虚地向别人提问与请教

2024-01-10 15:37:00

“不耻下问”的故事,谦虚地向别⼈提问与请教不耻下问:意思是⽐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的⼈请教。出⾃《论语·公冶长》⼦贡问⽈:“孔⽂⼦何以谓之⽂也?”⼦⽈:“敏⽽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也。”晋·皇甫谧《⾼⼠传·挚恂》:“既通古今⽽性复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现代我们⽤来形容⼀个⼈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提问请教。春秋时代的孔⼦是我国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大学语文考点总结:中国文学

2024-01-10 15:01:15

中国文学考点(1)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中国四大佛教名山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文学常识)

2024-01-10 15:00:28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文学常识类)   1、 第一位女诗人是:庄姜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

佛教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2

2024-01-10 14:43:46

佛教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2011级13班                  学生  曾文彬  指导老师 ...

“四”的知识并称

2024-01-10 14:36:40

“四”的知识并称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明朝江南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科举制度考试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大名扇:杭州檀香扇、苏州绢扇、肇庆牛股扇、新会葵扇四大藏经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朔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渊阁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我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

绍兴鲁迅中学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01-10 02:16:13

绍兴鲁迅中学2010学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 文 试 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编纂zuǎn    囤货dùn&...

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的主要思想有那些

2024-01-09 05:40:58

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的主要思想有那些?最佳答案最有名的当属: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无疑,儒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与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第一, 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

止于至善的止和至分别是什么意思

2024-01-09 04:37:28

止于至善的止和至分别是什么意思止于至善止于至善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这个成语的读音是“zhǐ yú zhì shàn”。“止于至善”中的“止”字的意思是达到,而“至”字指的是“最,极”。 扩展资料止于至善的.成语来源止于至善这个成语出自于《礼记》,《礼记》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著作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书中宣扬的正义、仁爱、爱国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礼记·大学》中提及了...

诗可以和而不同止于至善

2024-01-09 04:28:02

诗可以和而不同止于至善作者:谭志伟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22期        摘 要: 以孔孟为代表的古代儒家思想体系包含大量的“育思想”,有博大而厚重的关于“辟育思想”的智慧。它以“仁”为核心,始终围绕如何构建和谐有序的人际与社会关系秩序这一问题来论述自己的育观念及理论。儒家辟育思想对艺术—审美采取一种功利主义的态度,强调以美导善的方向和理念...

《大学》与安身立命

2024-01-09 04:18:48

《大学》与安身立命蒋丽梅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博士大家好,今天我们会介绍一个儒家的典籍,叫做《大学》。从《大学》当中来看人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这个讲题就叫大学与安身立命。我们将通过三个点来介绍一下大学的思想,首先介绍一下大学提出的三纲领以及它所提出的八条目,最后我们讲一下止于至善的问题。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大学》这本书,大学事实上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篇文章,它是《礼记》当中的大...

儒学研究:儒学的德性价值论

2024-01-09 04:16:01

儒学研究:儒学的德性价值论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儒学的价值论(ConfucianAxiology)是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典型。儒家哲学虽然没有“价值”这个词语,但是,作为一种伦理-政治哲学,实际上有丰富的古代价值哲学思想。儒家的价值哲学思想,最集中地体现在其人生价值观当中。这种人生价值哲学,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1)其形而上学基础是“天命”价值观——人的德性是天...

《大学》论文

2024-01-09 03:57:48

《大学》论文第一部分:《大学》理念和精神文化解读《大学》是儒家最全面、最系统申述治国平天下学说的一篇政治论文。它原为《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后由北宋程颢、程颐等将其从中抽出,经过整理而独立成篇,使其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他们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出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子》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1]p7...

部编版高二语文上册第四课《大学之道》教案

2024-01-09 03:47:44

部编版高二语文上册第四课《大学之道》教案《大学之道》课文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那么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儒家道德的完美境界是指( )。

2024-01-09 03:47:19

儒家道德的完美境界是指( )。儒家道德的完美境界是指()。止于至善A.明明德B.亲民C.止于至善D.正心修身答案:C解析:儒家道德的完美境界是指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部编版高二语文上册第四课《大学之道》教案及知识点

2024-01-09 03:46:56

部编版高二语文上册第四课《大学之道》教案及知识点《大学之道》课文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nbs...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凸显了高等教育的什么功能_百 ...

2024-01-09 03:40:5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凸显了高等教育的什么功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凸显了高等教育的什么功能?[答案] 政治[解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通过教育灌输政治思想,培养统治人才,最终达到理想的社会境界,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一)“大学之道”这句古语,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首先解释一下“四书”的概念。“四书五经”这个...

国学经典之首《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24-01-09 03:40:05

国学经典之⾸《⼤学》:⼤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善《⼤学》是⼀篇论述儒家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原是《⼩戴礼记》第四⼗⼆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尊崇,南宋朱熹⼜作《⼤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

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句解读

2024-01-09 03:39:17

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程子曰:“亲,当作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其中的“道”,你是如何理解...

2024-01-09 03:38:05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善”这其中的“道”,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道不⽤去⽤⽞化,就是⽅法道路的意思。真正的意义蕴藏在后⾯的话⾥⾯。⼤学之道,就是⼤⼈之学的道路和⽅法。⼤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于⾄善。这句话是总概括。是说⼤⼈之学的道路,是要明⽩和彰显德,在不断的让⼈⾰新进步上,在达成⾄善的追求上,以此⽽作成为⼤⼈之道路。儒家的话不难懂,也不复杂,就是做到难。虽然不难明⽩,但...

止于至善读后感(共4页)

2024-01-09 03:36:44

《止于至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止于至善》读后感过去就读过《大学》,并且自以为对其有很深的了解,但最近读了《止于至善》后,便知道自己以前的肤浅了。《止于至善》是对《大学》里的一句话的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剖析,其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让人受益匪浅。在《止于至善》中讲的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的提到德对于一个人的至关重要。还有何为“止于至善”?而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

《止于至善》读后感

2024-01-09 03:35:56

  过去就读过《大学》,并且自以为对其有很深的了解,但最近读了《止于至善》后,便知道自己以前的浅薄了。  《止于至善》是对《大学》里的一句话的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剖析,其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让人受益匪浅。  在《止于至善》中讲的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的提到德对于一个人的至关重要。还有何为“止于至善〞?而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然而,我们首先要“知...

止于至善最通俗的解释

2024-01-09 03:33:35

止于至善最通俗的解释止于至善最通俗的解释“止于至善”这个词在儒家哲学中经常出现,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它可能有些抽象和难以理解。那么,它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止于至善首先,要理解“止于至善”,必须了解“善”的含义。在儒家思想中,“善”指的是一种持续追求道德、道路、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和行为。儒家强调,在实践中,人们必须不断地向善和完善自己,以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和人性的完美。那么,“止于至善”就是指一个人...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

2024-01-08 03:49:55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学生版】一、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戊申晦”(《登泰山记》)兼用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古有贵右贱左之说,故称贬官为“左迁”。白居易由京官贬黜至地方,因官职低而着“青衫”。C.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歌”...

秦简《为吏之道》

2024-01-08 01:50:06

秦简《为吏之道》.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纤蔡,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严刚毋暴,廉而毋刖,毋复期胜,毋以忿怒决。宽容忠信,和平毋怨,悔过勿重。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听谏勿塞。审知民能,善度民力,劳以率之,正以矫之。反赦其身,止欲去愿。中不方,名不章,外不圆。尊贤养孽,原野如廷。断割不刖。怒能喜,乐能哀,智能愚,壮能衰,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强良不得。审耳目口,十耳当一目。安乐...

什么是传统道德

2024-01-07 13:18:40

什么是传统道德?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及佛学中的心性之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一)整体至上,“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中国传统伦理结构中,为国利民,“兴天下人民...

祭妹文原文以及翻译

2024-01-06 21:23:51

祭妹文原文以及翻译祭妹文原文以及翻译这篇《祭妹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表现了兄妹之间深挚的情感。所以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祭妹文原文以及翻译,欢迎阅读。祭妹文原文以及翻译【原文】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汝之秀吾不及也的意思

2024-01-06 20:58:31

汝之秀吾不及也的意思1、意思是:你的优秀,我是比不上的。这句话出自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汝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

《论语》全文翻译

2024-01-06 15:20:33

《论语》全文翻译《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以下是《论语》的全文翻译(共20篇):第一篇: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第二篇: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