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海南习俗:放天灯
海南习俗:放天灯作者:薛为俊来源:《椰城》2009年第11期 农历七月十四是鬼节,下午海口的堂哥打电话叫我晚上过去吃饭。饭桌上几杯酒下肚,扯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说起儿时在村里放天灯的事儿,堂哥甚是兴奋,手舞脚蹈,声情并茂,唾液横飞,我的思绪也跟着带动起来,往事似游丝似的,牵动着我的心,把我带回了童年放天灯的年代。 &...
逐梦扬帆诗歌朗诵(精选7篇)
逐梦扬帆诗歌朗诵神车逐梦扬帆诗歌朗诵(精选7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逐梦扬帆诗歌朗诵,欢迎阅读与收藏。逐梦扬帆诗歌朗诵1逐梦扬帆清晨,阳光撒落了一地,似灿烂而又醉人的梦境,那朦胧之蕴,在少年心中埋下了美的伏笔。露,泛映东方的红晕,我早已被那鸟鸣唤醒。我在窗台...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树和天空课后集训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基础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14年,在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们还在讨论4G如何普及;而如今走进乌镇,随时能邂逅5G体验车,看到令人①____________的“黑科技”……互联网的发展,可谓②____________,网络时代,世界保持着“加速度”向前。更快的不仅是网速,...
牛汉《汗血马》阅读理解
牛汉《汗血马》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汗血马牛汉跑过一千里戈壁才有河流跑过一千里荒漠才有草原无风的七月八月天戈壁是火的领地乐的拼音只有飞奔四脚腾空的飞奔胸前才感觉有风才能穿过几百里闷热的浮尘汗水全被焦渴的尘砂舐光汗水结晶成马的白的斑纹汗水流尽了胆汁流尽了向空旷冲刺的目光第27届金曲奖宽阔的抽搐的胸肌沉默地向自己生命的从肩脚和臀股沁出一粒一粒的血球新中国十大悍匪世界上只有汗血马血管与...
于坚: 百年新诗未辜负汉语
于坚:百年新诗未辜负汉语原标题:于坚:百年新诗未辜负汉语于坚摄影作品编者按:今年是中国新诗诞生100年,恰逢诗歌人间活动十年大庆。本版自今日起陆续推出系列诗人访谈,倾听这些新时代诗坛风云际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诗人的心声。奖给了灵魂,没有奖给修辞或观念。将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世界厌倦了,它只是要生活,要爱,要唱歌,要忧伤……在美国音乐人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当天,诗人于坚在朋友圈的这段言论被许多人...
从意境的新造谈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
从意境的新造谈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工作调动申请书范文作者:陶禹含 赵洪星来源:《丝绸之路》 2014年第10期 陶禹含 赵洪星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我国古典诗歌注重意境美,并在意境营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诗歌传统与审...
试论当今口语诗歌创作艺术特
试论当今口语诗歌创作艺术特作者:陶钦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3期 摘要:中国新诗的百年发展史,是一段充满探索与实践的历程。正是这种探索与实践,赋予中国诗歌以新的力量去颠覆和结构诗歌创作,这期间出现各种流派,而随着网络兴起和时代发展,“口语诗歌”以其新奇、多元、幼稚又狂热的美学特征,对当今中国诗歌产生破坏与建设的双重作用。在此背景下,...
朦胧诗及其叙述
朦胧诗及其叙述学习目标朦胧诗的朦胧所引起的论争情况以及发展结果朦胧诗以及论争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舒婷北岛顾城的创作风格特点以及他们的异同朦胧诗的发展和变异情况什么是朦胧诗所谓朦胧诗是指以一代青年为主体的当代早期先锋诗歌运动一回顾五六十年代诗歌的特点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与共和国文学范式决定了这时期诗歌的基本范式是颂歌与战歌时代对于诗人以及诗人对于自身都是这样要求必须具有正确的强烈的社会主义革...
诗歌的直径和重量
诗歌的直径和重量作者:范剑鸣来源:《星星·诗歌理论》2019年第06期 尽管百年岁月让新诗进行了丰富的艺术探索,并取得了可观的硕果,但诗歌的现实性焦虑似乎先天带来,从未消除。与其说这是由于外界现实在无限延伸和发展变化,不如说这是由于诗歌求新求变的内生动力使之。事实上,旧体诗在中国同步延续直至繁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甚至更有典型性。一方面,旧体诗...
论于坚时间观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武汉移动网上营业厅论于坚时间观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谭雪刚(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朝闻道 夕死可矣如何阅读文章摘要:先锋诗人于坚在开辟新的诗歌表现领域和审美领域贡献巨大。在于坚的诗歌中,我们能到一条隐线,即于坚对时间的观念,而这种具有鲜明个性的时阀观念构筑了于坚诗歌创作思想的基础。教师节诗歌赞美老师关键词:解构异化时间观隐喻文化日常生活谷雨的气候特点有哪些引言于坚,一个自称是后退的诗...
诗歌的三个维度
诗歌的三个维度作者:孙晓娅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3日 13版)西瓜怎么种植生活是艺术的基础如艾青所言,“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生活是艺术的基础,作为人类最久远的语言艺术形式,诗歌早就从人类先民的生活中开始。《淮南子》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渴望主题曲歌词从中国古代的文献记载来看,诗歌从它出现的那...
浅论中国当代先锋诗人“解构写作”的得失
浅论中国当代先锋诗人紫葵“解构写作10万左右的车推荐”的得失作者:丁永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0期 作者简介:丁永杰,西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第9章:20世纪80年代诗歌
第九章 20世纪80年代诗歌【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新时期以来诗歌发展的概况、各流派的代表诗人、审美特征、艺术特。【教学重点、难点】:各流派的特征;朦胧诗的命名、特征及代表诗人的风格特征。【课时】:3学时【教学内容】20世纪80年代是诗歌的繁荣期。诗歌从大悲大喜的歌颂和控诉,转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最终走向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和体察。一.归来者的诗(一)指称与成员...
于坚写作就是对语言的回忆
1.纯粹的青春傅元峰(以下简称“傅”):于老师,您觉得《青春》办得如何?为什么乐意把自己的作品投给《青春》?于坚(以下简称“于”):这是我青年时代就比较向往的一个刊物。我上世纪80年代就在上面发表了作品,相当荣幸。青春一直坚持着一种纯粹的文学品位,在今日文坛不可多得。对于我,发表不重要,谁发表非常重要。大象的鼻子有骨头吗傅:我们先来聊聊家常吧。您的名字是您父亲取的?于:我的名字,本来按照我们这个家...
从诗歌的“缺席”看90年代人文精神
从诗歌的“缺席”看90年代人文精神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到90年代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物质生活的繁荣,敏感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觉察到了文学的影响力在下降,人们的精神世界似乎也开始出现空洞和危机。针对这一现象,文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本文主要是从90年代诗歌的普遍“缺席”这个角度来思考探究90九阳豆浆机做玉米汁年代的人文精神。关键词:诗歌 人文精神 食...
口语加啰嗦作文法
口语+“啰嗦” 妙用出奇文【技巧解说】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读到诗人于坚的一首“啰哩啰嗦”的诗——《作品51号》,诗歌具有独特的口语化,叙述方式看起来有些“啰嗦”,生活细节看来随便实则精心选择,带有民歌的韵味,读来让人感到新奇,二十多年下来,至今记忆犹新。在一次作文训练时,我为没有好的训练思路而苦恼着,翻出以前做的读书笔记,无意之间一下就翻到了于坚的这首《作品51号》,于是眼前一亮:...
于坚诗歌的意义
于坚诗歌的“意义”■ 王晓生1980 年代初的“朦胧诗”论争已经过去 30 年了,现在回过头去看那些历史材料,当初为了给它争取一点历 史合法地位竟然要花去那么大的力气,真是不可思议。 然而,历史最终还是接受了朦胧诗;最广大的普通大众 也接受了朦胧诗,现在大概很少听到有读者说读不懂朦 胧诗而不喜欢它了。这样的命运对于新生代诗人(于坚 们)来说就复杂得多。他们的诸多努力也得到...
现代文学专题(2)自测题
现代文学专题<2)自测题第1题、填空1.“”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食指、芒克、多多和根子等为主要成员的“________”。 参考答案: “白洋淀诗派” 2.在20世纪9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陈思和有意发掘赵树理的“民间立场”的意义,认为赵树理的小说,尤其是《________ 》作为“民间文化形态”表达了与国家意志的“时代共名”不一致的“农民立场...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现代文学部分一、必读作品电视qq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3.周作人:《人的文学》感恩节文案走心4.胡 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5.林 纾:《致蔡鹤卿太史书》6.蔡元培:《答林琴南书》7.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文学研究会宣言》8.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高中劝学原文及翻译9.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10...
第9章:20世纪80年代诗歌(精品文档)
第九章 20世纪80年代诗歌【教学目的、要求】:兔子怎么画了解新时期以来诗歌发展的概况、各流派的代表诗人、审美特征、艺术特。【教学重点、难点】:各流派的特征;朦胧诗的命名、特征及代表诗人的风格特征。【课时】:3学时【教学内容】20世纪80年代是诗歌的繁荣期。诗歌从大悲大喜的歌颂和控诉,转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最终走向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和体察。摄影专业一.归来者的...
现当代文学2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平时作业1讲评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___丁玲_______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 2.一般认为,“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_1958”____年。 3.在20世纪8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___黄修己_______在《传统要发扬 特征不可失》一文中...
当代诗歌的日常化运动--从王小龙、韩东到骆一禾
1512016年第1期(总第85期)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Journrnal of PLA Academy of Art当代诗歌的日常化运动——从王小龙、韩东到骆一禾西 渡(中国计划出版社,北京 100038)摘 要:朦胧诗人的诗歌内含着一种中心意识,其表现的主题、题材往往都是重大的,风格也倾向于严肃庄重。这种中心意识既是朦胧诗人赋予自身的,也是一代人、全社会乃至全民族的委托。...
2022年04月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一目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代码00537)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字迹签字笔。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
感动无数中文系人的诗歌《中文系》《致中文系》
中文系李亚伟中文系是一条洒满钓饵的大河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讲师正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就当助教,然后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世界名表排行然后再去撒网有时,一个树桩般的老太婆来到河埠头——鲁迅的洗手处搅起些早已沉滞的肥皂泡让孩子们吃下,一个老头在奖桌上爆炒野草的时候放些失效的味精这些要吃透《野草》、《花边》的人把鲁迅存进银行,吃他的利息当一个大诗人率领一伙小诗人在古代写诗写王维写过的那块石头一些蠢...
“口语诗”的意义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朦胧诗因其陈旧的言说方式与修辞手法使诗歌创作逐渐失去了光韵与新意,在这样的语境中,部分“第三代”诗人试图寻一种新的语言策略,其中韩东、于坚、王小龙等诗人力推口语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创作了数量可观、可读性较强的“口语诗”。“第三代”诗歌中的口语化写作是中国新诗历程中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语言空间的拓展,二是诗歌语言技巧的更新。 &n...
关于于坚诗歌口语化特征的探究
关于于坚诗歌口语化特征的探究作者:魏妍婷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0期 摘要:于坚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他在80年代成名,创作了很多人们耳熟能详作品。作为“后朦胧诗”的一个代表人物,于坚的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在他的诗歌中,不到极其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晦涩的隐喻,于坚的诗歌大多数都呈现出一种口语化的特点,给人留下一种世俗化的印象。本文就...
浅析第三代诗歌的反叛性
新教师发言稿浅析第三代诗歌的反叛性作者:***来源:《教育界》2010年第02期介绍几首好听的歌 摘要:本文主要从第三代诗歌名称的界定、第三代诗歌反耘的原因以及第三代诗歌反叛具体表现特征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第三代 反叛性 审丑 体...
于坚诗歌的日常生活诗学
于坚诗歌的日常生活诗学作者:毕兰兰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3期 内容摘要:于坚,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人的代表诗人之一,于坚的诗歌创作关注日常生活,坚持以口语入诗,拒绝隐喻,这些特质是与他独特的诗歌理念分不开的。本文从关注日常生活场景,采用口语化的语言入手,结合作品分析,探讨于坚对日常生活的诗意的诗学追求。  ...
第三代诗歌的艺术特征
公司起名大全第三代诗歌的艺术特征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内容体育教学工作总结>堕落灰烬使者幻化作者:郭加慧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8期 摘 要:第三代诗歌也被称为“后朦胧诗”,以海子、韩东、于坚等为代表。1980年代中期,在商品化经济时代的冲击下,曾经朦胧诗中的英雄主义和贵族气息逐渐远去,第三代诗人开始以一种“反叛者”的姿态对朦胧诗发起...
中国文学(4)第3次作业答案
《中国文学4》第三次作业一、填空题1、王晓明、文学和人文精神;2九十;3、散文;4、余华、苏童、刘恒;5、叶兆言、刘震云;6、王朔、王小波;7、张承志、韩少功、史铁生;8、私人化;9、陈忠实、张炜、王安忆;老师节日快乐祝福语简短10、三驾马车;11、现实主义的冲击波;12、断裂、韩东。二、名词解释1、“人文精神大讨论”1993年6月,《上海文学》在“批评家俱乐部”栏目里发表王晓明与张宏等5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