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智精品网

慧智精品网是一个综合百科网

廷尉

《周亚夫军细柳》拓展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2024-07-27 23:17:50

《周亚夫军细柳》拓展阅读为人大须学文 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①。朕往为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②,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③,莅事惟烦④。’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原文及翻译,百官公卿表第七下原文及翻译

2024-04-21 07:59:49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原文及翻译,百官公卿表第七下原文及翻译百官公卿表第七下公元前 相国 左内史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列将军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水衡都尉大司徒 大行令 治粟内史 中尉 执金吾 左冯翊太师 大司马 大司空 太常 光禄勋 中大夫令 大理 大鸿胪 大司农 少府主爵都尉 右内史太傅 右扶风 京兆尹太保206 高帝元年沛相萧何为丞相。内史周苛为御史大夫守钛簦三年死。滕令夏侯...

期末模拟 拔高卷-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江西专用)(全解全...

2024-04-06 18:02:13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七年级语文·全解全析参考答案:1.    竭    沓    2.    B    B    3.冬奥的每一次精彩纷呈是因为融入了东方文化。或冬奥的每一次精彩纷呈的原因是融入了东方文化。【解析】1.取之不jié——取之不...

古代领导干部尊重法律案例

2024-01-13 15:35:11

古代领导干部尊重法律案例古代刑罚汉文帝不但注重法律的效能,把它看作是施政的准则,而且尊重司法部门的权限。文帝的车队驶经渭水之上的中渭桥,一个人突然从桥下出来,把文帝的马惊了。文帝大怒,当即命侍从把他捕送到廷尉(最高法官)那里治罪。廷尉张释之问明案情,判处。文帝得知后生气地说:“他惊了我的马,幸亏马脾气温顺,要是别的马,我早就受伤了,而你却只罚几个钱就敷衍了事!”张释之解释说:“法者,天下之公共...

古代女犯人入狱后会受到什么样的屈辱?

2024-01-13 15:34:36

古代刑罚古代女犯人入狱后会受到什么样的屈辱?导语:追根溯源,中国的监狱起源于夏代的丛棘,亦称“棘丛”。棘,植物名,亦称“酸枣树”,多生于山中和野外,开绿小花,叶呈椭圆形,茎上多尖追根溯源,中国的监狱起源于夏代的丛棘,亦称“棘丛”。棘,植物名,亦称“酸枣树”,多生于山中和野外,开绿小花,叶呈椭圆形,茎上多尖刺,秋后枝干老化,尖刺更加坚硬锐利。为了惩罚战俘和奴隶,奴隶主就到山上砍来山枣树,编成围墙...

古代有关刑罚的单位和职位

2024-01-13 14:41:05

古代主掌刑罚的官员周朝: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士师;秦朝:中央设廷尉,地方由地方长官负责;汉朝:中央一般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办理;廷尉为专门机关,下设正,监,作监和右监等;三国两晋:袭东汉;隋唐:中央设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台负责;古代刑罚宋朝:中央宋承唐制,地方设知府,知县,军事,行政和司法和一;元朝:中央设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明朝: 三司--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清朝...

《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原文及译文

2024-01-07 09:59:09

《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原文及译文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祚原文作者:***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5献身与取义

2023-11-27 11:37:17

主题5:献身与取义1.众人国士【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

重阳节公历几月几日

2023-09-15 04:36:35

迪迦奥特曼开头曲重阳节公历几月几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文案2021年重阳节为2021年10月28日重阳节的源头,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由此可见,在当时,就已经有了以庆祝丰收为名的祭祀天地神灵、祖宗的活动,用来感谢天地、祖先的馈赠。到了汉朝,《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在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饮菊...

最新文章